一部優秀的通俗小說不僅應明白曉暢,緊密聯係社會現實和群眾生活,而且應該成為社會文化的窗口,使讀者可以從中管窺一個社會的政治、經濟、曆史、法律等方方麵麵的情況。美國小說家內爾森-德米勒於一九九七年寫出的《荒島奪命案》正是這樣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作者以其超凡的敘事才能,將金錢、法律、謀殺、愛情、正義與邪惡的鬥爭等融為一爐,演釋出一部情節曲折、扣人心弦而又發人深思的偵探小說。全文語言幽默,人物性格刻畫生動,使得小說本身既與讀者尤其美國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又以一種獨特的後現代視角超然於其它同類的通俗小說之上,頗具進行一番剖析的價值。
這部小說以美國長島附近一處生物實驗基地的兩位科學家夫婦被殺為肇始,圍繞偵政工作逐層展開。其間警探與凶手、凶手與被害者、警探與管探等各種關係錯綜複雜,互相交織,煞是好看。不知不覺中,金錢、愛情、法律、邪惡和正義等現實題材得以成功地展現。人類不隻一次地拷問自己的靈魂:金錢對我們究競意味著什麼?文學史上無數大家和普通的通俗小說家都用他們的作品說明金錢是萬惡之源。或許作家的天職就在於曝光和針硬事物的陰暗麵,籍此警醒世人,所以歌頌金錢的小說畢競沒有針砭和抨擊它的多。在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社會中,金錢不可避免地成為人們靈魂的腐蝕劑和行動的“第一驅動力”,於是金錢拜物教開始將美好的傳統價值觀從人們腦海中驅走。被金錢主宰一切的大腦所指揮的人體軀幹也不過就如文中主人公約翰-柯裏所說的是“行屍走肉”。生命的意義一旦歸於金光燦燦的物質享受,傑出的科學家便可以為了它而出賣尊嚴和假公濟私;富裕的葡萄園主就可以大肆揮霍,到處結黨營私,甚至為了金銀財寶而殺死朋友;而無數政客、新聞媒體甚至警察本身也因為菜要人有錢有權便相信他不會犯罪。金錢成了榮譽、地位、特權的象征和後盾,這不僅使小說中描繪的一幅幅官場、要人圈中的“現形”畫麵具有了強烈的現實批判的意義,更使得讀者可以進一步思考:在美國這個號稱法製健全的國家中金錢和法律的較量又意味著什麼?
罪犯弗雷德裏克-托賓腰纏萬貫,身為社區的名流,卻沒有正確的健康價值現,隻對花天酒地的生活情有獨鍾。在他的思想中,女人、金錢、名譽和地位勝過一切,生活也已演變成尋求刺激的動物般行徑。他可以去福克斯伍德賭場豪賭一場,不惜自己會負債生活:他可以走馬燈似地玩弄女人,卻從沒有具正有過愛情;平時文質彬彬,罪行敗露時也就惱羞成怒、氣急敗壞,一副困獸猶鬥的架式。所有這一切集中體現了美國等發達的現代資本主義社會中,金錢對人的棄化作用與觸目驚心的後果:道德淪喪、傳統崩潰,人們的腦海裏隻有為金錢而機械生活這惟一清晰的理念。而法律,在代表正義的同時卻往往處於無力懲辦凶手的地位,從而在金錢麵前一次又一次地敗下陣來。作者在這部小說中通過主人公約翰的感歎反映出金錢萬能的社會中法律的兩難境地:“倘若想在這些太歲頭上動土的話,沒有確鑿的證據那才難呢。”法律在保護金錢合法化的同時也就部分地受製於金錢,而執法者更是在人與人的複雜關係中墜入金錢誘惑的萬丈深淵。小說雖沒有針鋒相對的控辯交鋒,但通過約翰獨自一人搜尋真凶的艱難曆程真實地反映了金錢可以讓罪犯險些道遙法外的主題。
如果說愛情是古今中外文學的永恒主題,那麼在現代社會的傳統價值逐步消失、金錢力量不斷加強時,愛情似乎在小說中隻有一次次遭受踐踏的地位了。作家德米勒沒有放棄對愛情的美好看望,浪漫戀情如花環一般鑲嵌在凶殺和充滿銅臭味的小說環境中。他熱情而又真誠地描述了約翰和愛瑪、約翰和貝思的兩次愛情經曆。或浪漫溫馨,或同甘共苦,真實地展現了現代都市中兩種愛情的遭遇,使一部恐怖、緊張和充滿殘酷爭鬥的小說時時閃現出美好動人的光亮,猶如愛瑪對戀人所說的“夜空中的星座”一樣令人向往。值得一提的是,德米勒對愛情與性愛的描寫總是力求少一些商業化、多一些真情,使人讀來如一首抒情詩,讓人難以忘懷。小說對海洋的多次描寫暗喻了對愛情的態度。前者是約翰和愛瑪現海時,平靜舒展的海浪可以和戀情溫馨浪漫的一麵相娩美;後者則是在約翰和貝思共同對付托賓的海戰時,驚心動魄、生死夥關的情景不禁使人想到愛情也有痛苦和哀傷的一麵。一個成功的作家必須善於從生活中提煉出典型的主題,還必須善於通過巧妙的場景安排恰當地體現這一主題。從這個角度說,德米勒做得很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