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五十八章:鬧鬼的房間(1 / 3)

老掌櫃王孫實這才反應過來淩缺故意激他,可惜,話都已經說出口,無法再收回。

王孫實不由無奈的歎息一聲,道:“不錯,那方傳國璽就是我父親偽造的。”他似乎覺著已經沒有隱秘的必要了,接著道:“其實不光那一塊,就是自東漢三國之後一直傳承的那一塊也是祖上偽造的,真正的傳國玉璽,在東漢末年就已經失蹤了!”

“你、你說什麼!?”淩缺驚得險些從凳子上跌落下來。

見淩缺一臉震驚至極的模樣,王孫實不由淡然一笑,道:“我祖上本姓王,名孫壽,雕琢傳國玉璽後,秦皇遂將先祖殺害,後人也被連累,不得不去“王孫壽”的王,而改姓孫,避禍江東。或許是先祖王孫壽以和氏璧雕琢真正的“傳國璽”而沾了龍氣,東漢末年,我族中竟出了一位有梟雄之資的大才,正好當時真正的傳國玉璽失蹤,便偽造出一方傳國玉璽,從而在亂世之中取的了半壁江山……”

聽到此,淩缺打斷他道:“你說的那位梟雄之資的大才可是孫堅?”

王孫實神色傲然道:“不錯,正是孫堅,之後的孫策、孫權皆是!”

淩缺一臉愕然之色,一時之間,都不知道說什麼了。

細細一想,這老掌櫃的話好像還真能說的通。

東漢末年,宦官專權,漢靈帝死後,袁紹入宮誅殺宦官,宦官段珪攜帝出逃,傳國玉璽從此失蹤。至漢獻帝時,董卓作亂。孫堅率軍攻入洛陽後,據說在皇宮一枯井中見有五彩霞光,遂使人入井,在一投井自盡之宮女頸得一寶匣,匣內所藏正是傳國玉璽。

以前還不覺著,現在聽老掌櫃這麼一說,好像這其中還真有問題。

自袁紹入宮誅殺宦官傳國玉璽失蹤,到董卓作亂孫堅攻入洛陽,這其間相隔了兩年多的時間,在兩年中,洛陽皇宮中不可能沒人住吧?

而且,董卓入洛陽後幾乎是掘地三尺,如果皇宮枯井中真有能發出五彩霞光的傳國玉璽真有傳國玉璽,還能等孫堅去取?

再說,就算牽強附會根據傳說稱“傳國玉璽”有靈,擇主而出世,好像也輪不到孫堅吧,孫堅至死也不過是個破虜將軍而已。

要說起兒子有帝王之資的話,似乎曹操才更為合適吧?

既然洛陽皇宮枯井中不可能有傳國玉璽,那就隻有一個解釋,正如王孫實之言,孫堅所謂的那方傳國玉璽是偽造的。

老掌櫃見淩缺一臉震驚的無以複加的樣子,竟然來了興致,端起茶杯輕抿一口後,接著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道:“而且,老夫懷疑,東漢之前的那方傳國璽也未必是真的?”

“什麼?這、怎麼可能?”

老掌櫃道:“怎麼不可能?真正的傳國璽是什麼?和氏璧!和氏璧是什麼?唐末時人杜光庭《錄異記》中有記載:歲星之精,墜於荊山,化而為玉……卞和得之獻於楚王。後歸於秦。始皇一統,琢為受命之璽……就是說:這傳國玉璽乃是天隕神玉雕琢而成,其堅固比你那根“寒螭玉角”也絲毫不差,豈能被一婦人崩缺一角,以黃金鑲之?和氏璧要是輕易能摔碎的話,王莽篡漢時早就摔成碎玉了!”

淩缺眉頭不由一挑,道:“那也不見得吧?既然和氏璧無法摔碎,《史記》中為何會有藺相如“完璧歸趙”的記載?”

老掌櫃撇撇嘴,冷哼道:“哼!完璧歸趙?不見得吧!秦國滅趙之前,李斯的《諫逐客書》就已經提到:“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隨、和之寶……”之言,“隨、和之寶”,指的就是“隨侯珠”與“和氏璧”,也就是秦國在滅趙之前就已經得到和氏璧了。《史記》為何沒有記載“和氏璧”是何時歸秦的?難道後來被琢成傳國神器的“和氏璧”歸秦這等要事還不足以載入史冊?還是說趙國在世人不知的情況下偷偷摸摸的將時下聞名於世的“和氏璧”獻給了秦國?!”

淩缺立時眼睛瞪圓:“你的意思是說《史記》中的記載是瞎說?胡扯!”

老掌櫃搖搖頭道:“是不是瞎說胡扯得問太史公,老夫如何知道?”說著,他話鋒一轉,神色鄭重的道:“不過,在老夫看來,和氏璧絕不會是一塊能被一個婦人摔碎的普通無暇寶玉。再說,你覺著秦昭王是傻子嗎?竟然想以十五座城池去換一塊一摔就碎的普通無暇寶玉?”

聞言,淩缺不由一陣苦笑,細細一思量,好像老掌櫃說的也不無道理。

傳國璽乃是始皇八件遺寶之一,不可能是普通的無暇玉璧雕琢。畢竟,另外一件始皇八器之一的“龍圖”他已經實驗過了,刀槍不入,水火不侵,就是寒螭玉角都難傷其分毫。排在始皇八器之首的“國璽”豈能是普通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