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然跌落、撞擊都可能會引起關節脫臼。受傷部位明顯畸形,疼痛劇烈。皮膚下常能明顯感覺到脫臼骨骼的一端。沒有明顯的摩擦聲,因為骨骼端部通常不易損傷。痙攣的肌肉會纏繞骨骼,複位動作會有劇烈的疼痛,肩部尤其容易脫臼。
肩部脫臼
脫去你的靴子,用腳撐在傷員腋下,拖動脫臼的臂部,使之複位。另一種可行但更冒險的方法為——屈肘90度,用作杠杆,頂住關節窩使之複位。
用吊索支持臂部並用繃帶使之與胸部固定,好好休息。
手指脫臼
拽動手指,再慢慢放鬆,使骨頭複位。如有人握牢傷員的腕部、效果更好。
此法隻可用拇指輕輕一試,如不起作用,則不可再進行下去,以防引起更嚴重傷害。
齶部脫臼
齶部錯位通常是由於遭到擊打引起,而有時甚至是因為打嗬欠!
在下牙上放好布襯墊,使病人的頭部靠牢。用拇指向下壓動襯墊,同時用手指使齶部錯位處前後轉動,這樣會使其突然複位。
頭部與下齶用綁帶纏繞固定兩星期,食物應鬆軟。
3風
中風可致人於死地,應快速製止和及時治療。
中風有以下跡象:
a.身體癱倒
b.臉色極度蒼白
c.皮膚冷汗
d.脈搏虛弱而快速
e.躁動、恐懼
中風初始時,心跳極其緩慢,血壓下降;嚴重時,心跳停止。主要是因為疼痛和過度的神經刺激。
在傷害發生後幾分鍾至幾個小時內可能發生延遲的中風現象,主要山下列損傷引起:失血、灼傷、腹部損傷;或由於嘔吐、腹瀉引起大量體液喪失,由於損傷和感染引起血液中毒會導致另一種中風。
中風處理
將病人平放,抬高腿部,鬆開病人頸、胸、腹等處的緊身衣服。
不要給病人飲水,維持其體溫,但不可以加熱——體表過熱,會使急需血液的體內器官血液外流。
中風處理時,處理者的心態與行動也至關重要,如果顯得鎮定自若,應付自如,那麼病人也會有所指望與反應。盡可能與中風病人呆在一起,不可讓其孤身一人。握住病人一隻手,使其心情鎮定,沒有疑慮,偶爾用濕毛巾擦擦前額也有所裨益。
如果病人停止了呼吸或心跳,立即準備人工呼吸及按壓心髒。如有可能,使用藥品處理傷情,緩解疼痛,中風能夠持續很長的時間,所以別無故離開。
九、包紮
1用具
三角繃帶
三角繃帶最短邊不應少於1米,具有透氣性。用來製作吊帶,或者折疊為寬寬的繃帶。
卷狀繃帶和簡易繃帶
卷狀繃帶常由紗布製作,但使用可伸展的縐絲料子製作的繃帶用起來更為方便,很少會鬆動,也會使壓力更為平均。身體的某些部位不易於包紮,此時可使用黏性紗帶,而對一些對黏性紗帶過敏的人,應使用繃帶包紮,最後再用黏性紗帶給予固定。
各式料子,特別是布料,都可作為簡易繃帶,但不可用力過大,也不可勒著肌肉。
繃紮敷料
消菌繃紮常由原棉墊子組成,墊子覆蓋著紗布,附在一個繃帶或黏性帶子上。操作時不可觸摸墊子,使用最潔淨的布料作為臨時繃紮,不能在裸露的傷口上直接使用原棉,以免附在傷口表麵。當繃紮變得潮濕,縮小,或者傷口不住抽搐時,表明傷口已受感染,要更換新的繃紮。
2簡易包紮
包紮應當適度,繃帶要足夠牢固不致滑動,但又不要繃得過緊影響血液循環或使傷口疼痛。即使使用臨時性繃帶,在包紮前將繃帶滾成一圈,這樣操作時最方便,這有助於使繃帶更平整,包紮更均勻。
包紮時使繃帶傾斜轉動,轉動時要使繃帶與上一層繃帶有2/3的部位交疊一起,並且使繃帶邊緣保持平整,將繃帶的末端塞到最下層,然後用安全別針或黏性紗布固定,或者把末端撕裂,向相反方向纏繞後,在離傷口較遠處打一個子結。
a.手:從腕部開始包紮,繃帶覆蓋手背,繞過手指(露出手指甲),穿過手掌,環繞手腕,重複纏繞,直到手全被覆蓋,固定繃帶。
b.腳:繃帶與足踝平齊以防止其下滑,方法與手部包紮類似。
c.肘部或膝蓋:繃帶從關節處纏繞,然後上下輪換包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