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零話 玄武之名(1 / 2)

南京夫子廟,沁心亭。

孫不軒倚靠在朱漆早已剝落光的柱子上,一邊剝著幾顆花生,百無聊賴地抬頭望了望黑蒙蒙的天空。磅礴的大雨已經一連下了七八日,秦淮河水都已經漫過了橋沿,照這個樣子下下去,再過幾日,這偌大的夫子廟也非得被淹了不可。

狹小的沁心亭此刻倒是擁簇了不少身影,連長廊也坐滿了人,不過並非是往日熙熙攘攘的遊客,而都是同孫不軒一樣,有著自家店麵的生意人。隻不過此刻的夫子廟別說半個遊客,連那些平日在雨天可以大撈一筆的黃包車夫都不見了蹤影,這些個老板掌櫃又還有什麼理由盯著自家的店鋪不放呢?

當然,僅僅沒有生意可做,並非是這些人放下清冷的店麵的原因——沁心亭不知何時來了一位說書人,講起故事來有板有眼,舉手投足,倒也能煽起聽眾的情緒來,自是給那些無聊的人在這無聊的日子裏帶來了些樂趣。

孫不軒平日雖是對說書之類不感興趣,但畢竟坐在店裏也悶得慌,而且有師父看著店裏那些個“寶貝”,應當不會出什麼差錯。孫不軒這樣想,於是便跟著人群一道冒雨來聽說書。

那說書先生帶著一副渾圓的墨鏡,身著黑長馬褂,在這年代居然還拖著一條辮子,活像是從清朝穿越過來,一把折扇在手中來回舞動,忽而一拍石桌,開起腔來:

“在紫金山下,有一泊碧水滄瀾,不僅曆史悠久,城牆環抱,古寺點睛,而且風景如畫,可比金陵明珠,美不勝收,眾人可知,那是什麼湖?”

“當然是玄武湖了!”亭子中人紛紛應和,身為土生土長的南京人,玄武湖就像是南京的招牌,自然是無人不知的。

“不錯!”說書先生趁勢問道,“此湖原名桑泊,又名北湖,自秦漢以來,便一向是皇家園林之屬。可南朝之時,卻突然改名為玄武湖,更向市井百姓開放,爾等可知其中緣由?”

“不知!”“快講!”眾人紛紛催促。

“眾位莫急,這其中有一傳奇故事,且聽我慢慢道來!”說書先生也不吊人胃口,一挽長袖開始侃侃而道。眾人紛紛拍手叫好,孫不軒倒是也沒聽過這一茬,跟著眾人拍起手來捧場子。

“相傳南朝劉宋年間,天逢大旱,一連三百多日滴水不落,土地龜裂,湖底朝天,任憑百姓燒香拜佛,不見起色。”

說書先生抿一口茶,繼續說道:“宋文帝手下,有一專門掌管農桑的大臣,名喚江左。眼看這大旱不去,作物顆粒無收,國庫漸空,百姓民不聊生,是心急如焚,晝夜難寢。

“某日早朝,宋文帝喚眾卿上殿,商議旱災之事,說道:‘如今大旱臨頭,不見起色,百姓受苦,軍心動搖,哪位愛卿可除此大災,朕必加官進爵,重重有賞!’

“文武百官自知困難,無人應答,江左心中雖盼著有人挺身而出,此刻卻也無能為力。誰知還真是有一人步出朝堂,作揖啟奏道:‘微臣昨夜受龍王托夢,道有一法可治旱災,今晨寫於奏折,望陛下過目!’

“宋文帝一聽,自是大喜,接過那奏折一看,上麵赫然寫著二十個大字:龍王喪正宮,四海尋美顏。想要天不旱,就要把玉獻。宋文帝看罷,一頭霧水,問道:‘獻玉?這玉在何處?’大臣忽然伸手一指江左,奏道:‘玉在江家!’

“朝廷上下一聽,江家有美玉,可以治旱災,自是大喜,紛紛望向江左。宋文帝更是喜道:‘江愛卿若能舍一美玉救濟天下,朕自當十倍褒獎!’

“話雖如此,可江左心中卻是驚慌失措,暗道不好,你們可知為何?”

說書先生賣了個關子,隻等著眾人催促一番,才繼續講道:“原來這獻計之人,名喚石刮,石刮膝下有一愛子,名喚石不全。這石家仗著官高權眾,為非作歹,欺壓百姓,而那石不全,更是驕奢淫逸,遊手好閑。而江左家中,又有一女,名喚江玉,正值妙齡,長得是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石不全初見江玉,便色迷心竅,托父親向江家提親,江家自知那石家貪得無厭,腐敗無能,一口回絕,卻被那石刮父子記恨在心。此番石刮借龍王托夢,將禍水引向江家,當然是存心報複,而那美玉,自然是指江左之女,江玉。

“可惜這宋文帝全然不知兩家恩怨,加上石刮妖言惑眾,道是三日之後,正值龍王壽辰,屆時於北湖之中,用檀香焚化美玉,將玉魂獻予龍王,龍顏大悅,旱災自然得以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