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半山腰的茅草棚(1 / 3)

第一章半山腰的茅草棚

東山村和西山村是兩個冤家村,過去為了爭奪水源,不知多少次刀棍相見,有一年還鬧出了人命。兩個村相距不遠,中間隔著一個不算大的水庫,可以說是隔岸相望。自從政府修了這個水庫,兩個村關於水的“戰爭”才宣告結束,但因為水而結下的恩恩怨怨卻一直化解不了。幾十年來,兩個村的村民還像解放前那樣,基本上沒有什麼往來。至於男婚女嫁,那就更不用說了,兩個村不知從哪一輩起,就有了一條不成文的規定——東山村的人說,村裏的女人就算嫁雞嫁狗,也不能嫁給西山村的男人;西山村的人說,西山村的女人就算當尼姑,也不能嫁到東山村去。這種令人哭笑不得的所謂村規,就像一條無形的鎖鏈,不知使多少有情人遺恨終生。但誰也沒有想到,這條不合情理的“村規民約”,終於被一對愛得死去活來的戀人打破了。

說起這件事,那還得從一九九九年說起。

那年,西山村的李蘭和東山村的鍾亮,同時考上了縣高中,成了既同班又同桌的同學。由於兩個村眾所周知的原因,開始倆人連話都不講。不僅如此,李蘭還用紅色粉筆,在桌子中間畫了一條很粗很粗的線。不用說,這條線是專門畫給鍾亮看的。對於李蘭的這種“敵對”行為,鍾亮一點也不放在心上。鍾亮是個既熱情又健談的人,沒多久就和班裏的許多同學成了好朋友,這讓李蘭感到很意外。不久,班裏選舉班幹,鍾亮被大家選為學習委員,而李蘭卻被選為文藝委員。這下倆人不講話可不行了。作為班幹,倆人如果搞得跟仇人似的,那還不讓人笑掉大牙,再說影響也不好啊。當然,主動開口的還是鍾亮。他常常有事無事地找李蘭說這說那,常常說些笑話給李蘭聽,李蘭聽著聽著,便忍不住笑出聲來。慢慢地,李蘭對鍾亮越來越有好感,倆人的話也漸漸多起來了。有一天早晨,鍾亮忽然發現,桌子中間那條“紅色警戒線”不知被誰擦掉了。他看看身邊的李蘭,立刻就明白了是怎麼回事。李蘭此時也正看著他,倆人相視片刻,都忍不住撲哧一聲笑了起來。從此,倆人心裏沒有了隔閡,成了無話不淡的朋友。

李蘭被選為文藝委員,除了因為她唱歌唱得好外,還因為她長得實在漂亮。李蘭的漂亮不僅令鍾亮震驚,也吸引著班裏甚至學校裏眾多男生的眼球。鍾亮雖然貌不驚人,但身材高高大大,一米七五的個頭,使他在班裏非常顯眼。也許倆人都是同一個地方來的原故吧,鍾亮對李蘭特別關心。他比李蘭大兩歲,因此事事都讓著李蘭,處處都護著李蘭,就象大哥哥護著小妹妹一樣。李蘭也越來越喜歡鍾亮,和鍾亮在一起時,她就感到格外開心。

光陰似箭,轉眼間高一和高二就這麼快快樂樂地過去了。到了高三,隨著年齡的增長,李蘭迎來了一個女人最美好的黃金時光。追求她的男生一天天地多起來。但李蘭始終不為所動,因為她的心裏,已經有了鍾亮。

而鍾亮呢,此時卻顯得格外冷靜。因為他知道,他和李蘭是不會有什麼結果的。東山村和西山村那扯不清的恩怨,還有那條不成文但卻非常管用的“村規”,使他望而生畏,他對李蘭,不敢有絲毫兄妹以外的感情。

高中畢業後,鍾亮和李蘭都沒有參加高考。因為上大學需要一大筆錢,而他們各自的家庭都不富裕,弟妹們又都還在上初中。父母供他們上完高中都已經很吃力了,根本沒有能力再供他們上大學。再說現在的農村政策一年比一年好,他們也想在農村幹一輩子。

春節過後,縣裏舉辦養殖培訓班,鍾亮和李蘭都不約而同地報了名。

東山村和西山村與外界相連的,是一條彎彎曲曲的黃泥路。這條路翻山越嶺,從大山深處艱難地向外伸延著,直到與大公路相連。今天,鍾亮和李蘭要去培訓班報到。倆人按事先約好了的,鍾亮在家等李蘭來了再一同上路。上午九點鍾,李蘭來了。她上身穿一件淺黃色繡花衣,下身穿一條黑色緊身褲,腳上穿一雙粉紅色的女式低筒水鞋,看上去非常自然而又得體。她背上背著一個不大不小的帆布包,見到鍾亮,一邊用手理了理長長的秀發,一邊說:“亮哥!讓你久等了,咱們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