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楔子(1)(1 / 2)

其實早在台商黃先生約見他之前,庫區派出所所長郭洪就對那家住戶有所懷疑了。這個派出所負責丹江水庫在渠首段的治安。丹江是漢水的支流,是國內未被汙染過的少數大河之一。一線白水從商洛山中蜿蜒而來,在湖北丹江口市被一條大壩攔截,形成一個煙波浩渺的人工湖,庫容雄居亞洲第一。後來為了向北京送水,大壩加高到176米,水麵擴大到1500平方公裏,使這兒的風光更加綺麗。萬頃碧水,微波不起,嵌著湖邊疏淡的山影。為了保證水質的清潔,對湖中的航運有嚴格的限製,船隻不多,偶爾有一艘漂亮的遊輪從湖麵上駛過,更多的時候,湖麵上顯得空曠寂寥。

丹江湖是嵌在萬山叢中的一塊神鏡。俗話說,山不在高,有水則靈,何況這兒位居中國地理位置的中心,氣候適宜,周圍沒有過度開發,保持著天然的神韻,確實是一片洞天福地。大壩加高後,馬上有獨具慧眼的房產開發商相中了這片福地,著手建造高檔的別墅,一片片紅白色的小洋樓如雨後的蘑菇,很快散布在湖邊和半山坡上。不過這個過程馬上被中斷了,原因是相同的:盡量保持水庫的自然風貌。隻有那些起得最早的鳥兒吃到了蟲子,大約有一百多家富豪有幸在這兒購置了房產。

庫區派出所就是這時成立的,特地從南陽選調了精兵強將,郭洪就是那時調過來的。雖然這兒的高檔住宅區後來未能成氣候,但郭洪從沒放鬆過警覺。別看這兒隻有一百多名短期的外來住戶,但個個都是達官富商,社會名流,不論哪一個出了點意外,都會在國內外幾十家報紙的頭版看到有關的報道。郭洪可不敢拿自己的職責開玩笑。不過,總的說來,他調來的五年中這裏相當平靜。這一帶民風淳樸,外來戶又多是短時休假,來去匆匆。即使有少數居住時間較長的住戶,也都采取相對封閉的生活方式,與周圍的山民來往不多。

郭洪今年29歲,從公安大學畢業沒幾年,還沒成家。有時回到南陽或鄭州和同學們聚會,大家都說他窩在這個小地方耽誤了前程。不過郭洪倒是相當達觀。他說,這裏錦山繡水,遠離塵囂。有錢人在商場搏鬥了一生,晚年才能到這兒享享清福。我年紀輕輕的就達到他們的境界,人生如此,夫複何求?同學們倒讓他說動了,說早晚要割斷塵緣,約齊了來這兒隱居。

這都是閑話,且不去說它。在黃姓台商約見他之前,他有所懷疑的住家是一幢單獨的別墅,由一位姓鮮的留美博士購置。和其他房主不同,這個房主相當年輕,隻有32歲,回國五年就創下億萬家產。想想這些人賺錢如此容易,郭洪有時也難免心中不平,不過他總是很快就把這個念頭拋開了。那所別墅他沒進去過,隻知道院子很大,紅白相間的院牆,院內種了很多南方的名木,不過都還沒有長大,深綠色的樹梢剛剛超過院牆。院內是一幢二層小樓,從牆外能看到小樓極為寬大的涼台,朝南的窗戶是全景式的,占了整整一麵牆壁。聽說院內還有一個花崗石砌的遊泳池,池水來自半山中的一道山泉,山泉灌滿遊泳池後再向下漫溢,所以池裏永遠是一池活水。

鮮先生很少到這兒來,隻有一位同樣姓鮮的老頭兒在這兒看門,肯定是他的族人吧。老頭是個非常本分的人,說一口很難懂的福建話,老鄉們都聽不懂,所以他與外人接觸不多,平時深居簡出,除了出門采買,一般就窩在家中收拾花草。郭洪上大學時同宿舍有一個福建同學,所以福建話還能聽懂幾句。他與老鮮頭攀談過幾次,那個難得有談伴的老頭簡直拿他當成親人了,隻要他不說走,老鮮頭可以一直和他聊到閏八月。

聽鮮老頭兒說,他的主人隻來這兒住過一次:“商場如戰場,生意人辛苦噢!”所以這間偌大的別墅隻有老鮮頭一個人常住。不過,一年半之前搬來三個人,其中一對是夫妻,男的叫陳蛟,是一個戴眼鏡的小胖子,大約三十出頭;女的叫何曼,是一個漂亮姑娘,年紀差不多。兩人都是學問人,暫住證上填的是留美博士。第三個人四十多歲,姓顧,看上去像他們的雇員。老鮮頭曾對郭洪說,他們是主人的朋友,來這兒暫住,主人不讓他們交房租。不過他們這次“暫住”倒是滿長久的,也相當地興師動眾。他們搬來後,經常有一輛小貨車往這裏運東西,一般是夜裏運,神神秘秘的。見過的老鄉說,車上都是籠子,裏麵裝著一些小動物,夜裏看不清是什麼。這之後,那個姓顧的中年人常常向老鄉們采購青草、野物和肉類,自然是飼養動物用的。看來老鄉們所言屬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