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戰鼓鬆潘起 氣吞都江堰(1 / 3)

大明宣德二年,四川鬆潘蠻夷暴亂,於黑水揭竿而起的三千六百號武裝藏民兵分三路,以破軍之勢先攻占鬆潘衛所,掃除衛軍一千九百人,霸占衛所軍屯田地三百畝以做義軍大後方糧倉。

這支由遊牧藏民、佃戶羌人、江湖草莽集結而起的勢力崛起於川北,以廢棄明軍衛所‘鬆潘衛’為根據,由精通遊騎的三百先鋒騎兵南下攻占玉壘山,占領了秦國蜀郡守李冰及其子嗣的千古水利工程,都江堰,並借岷江流入都江堰一代的豐厚水生資源獲得了極其有利的地理優勢和糧食優勢。

明宣宗朱瞻基下詔天下,聚天下群英共討逆賊,蜀靖王受到指令,立馬從千古五都之一的成都府調動兵力,就在蠻夷勢力拉開戰幕並攻下玉壘山的第二天,五千明軍浩浩蕩蕩的開進川北,並以都江堰坐落之地——灌縣為據點,對蠻夷逆黨展開了反擊。

岷江霧化,燈火風中,雲來星辰散,月和濤聲齊。

“子夜鸕鶿落篷船,濤流卷落兩岸花。夢醒江風無後顧,千軍萬馬齊怠發!”

深邃的黑,伸手不見五指,耳邊是岷江經寶瓶口湧入飛沙堰的湍流聲響,身旁是忙於搭建瞭望台的伐木動靜,眼前,玉壘山臨時築建而起的青磚工事下,是火把延綿數裏的恢宏通明。

紮西強木見過這個場景,這和半個月前義軍攻打鬆潘衛所時一樣,頭人卓木丹一身黑鬃獒袍披在身上,眼窩中凶悍充斥野性的鷹眼眺望高牆上的衛軍千總,那千總也生得魁梧,居高臨下的氣勢並不亞於頭人卓木丹,不過隻在六彈指之間,這位號稱統軍一千九百號的千總大人就被羽箭射穿了腦袋,滾下高牆時,也隻是濺了一地殷紅,那時本來士氣低落的義軍才意識到,原來大明軍官也是娘胎裏落出來的血肉之軀。

而今呢,明軍和義軍隻是互換角色,變成義軍守,明軍攻。

紮西強木在江風中瑟瑟發抖,看著在百丈山坡下叫囂的明軍頭領,他也隻是腆臉笑一笑,心頭罵上一句****的兵油子。

“藏蠻子!皇上已經頒發諭旨,凡棄城投降者,發配雲南充軍,可免去一死!”山下,一名騎著黑鬃棗紅馬的明軍將領在黃底紅日旗下嚷了一嗓子,洪亮的聲音雖被岷江怒濤削去大半,但還是清晰的傳入了玉壘山工事當中。

紮西強木不依不饒,站起身來衝著下麵的明軍大喊:“免你爺爺的死,狗屁皇帝老倌兒,讓他親自來和我說話!”

發配雲南充軍?大家夥就是為了不去雲南打仗才選擇起草的,那位叫黎利的主兒可不是好惹的,沒誰願意去和他的兵打仗,既然你大明皇帝視咱們為草芥,那就真對不住您了,反正都是死,死在客鄉總好不過死在家鄉。

宣德二年,黎利率軍一掃駐紮於交趾的明軍,所過之處戰無不勝,所向披靡,以至於少不了違抗軍命不願南下打仗的人。就連你衛所裏的明軍都不願搭理這位交趾大佬,我們這些平頭百姓還會唯唯諾諾?你如今不把這五千明軍悉數調往雲南和黎利開戰,反而調遣到玉壘山來幹咱們?

那明軍將領被紮西強木這套惡語激得是大喊三聲呔,終於對手下神機營的千總下達了進攻命令。

火器自宋朝沿襲以來到了明朝時期已經是時常可見的戰爭武器了,明軍神機營更是當年朱元璋欽點的京師三大營之一,其通常使用的戰爭器械依威力排序是火矢、火蒺藜、火銃、大炮。想當年,蒙古大汗蒙哥親自率兵橫掃南宋,在進軍重慶合川時就被川中各大名將及江湖豪傑阻擋了數月之久,最後蒙哥也不幸被大炮擊中,死在了溫泉寺。

說起大炮,沒人會去質疑它的威力,就連從小以放羊遊牧為糊口的紮西強木也聽聞過它的厲害,不過幸運的是,這位明軍將領一直將這群草莽義軍視為臭蟲,用大炮來轟臭蟲,自然有些大題小作,第一波攻山,神機營采用了他們認為最合適的火矢。

三百神機營士兵用火把點燃了端頭裹有油蠟布條的箭矢,三百根燃放著黑煙和火焰的箭矢被拉弓滿月,一經脫手,那銳利的呼嘯聲平地飛升,驟然朝還未落成的玉壘山木圍欄衝去。

紮西強木站起身來,眼瞳收縮,滿眼火花由小變大,耳邊伐木停頓的動靜,和才從睡夢中驚醒的驚呼一時將整個山巒充斥,一個老頭噔噔噔三聲,趕在火矢落地之前衝到紮西強木身後,一腳踢在其屁股上,踢得這位二九少年是一陣趔趄。

第一波箭矢轟隆隆的如冰雹落地,重重的在木圍欄上炸開了花,好在玉壘山處於岷江岸邊,常年經水霧滋潤的樹木不易點燃,義軍們埋頭躲藏在木圍欄之後,待到劈劈啪啪一陣轟鳴之後,後繼而來的泉水和黃土已經送到,大家動作極為嫻熟,半柱香的時間不到,少許因油蠟而點燃的圍欄已經被悉數澆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