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潛規則(上)(2 / 2)

我心如獄?

羅南心頭驟然一激,暗昧的念頭陡然間明亮起來:既然要修正,這些個要點又怎能略過?

他當即動筆,在之前的紙頁上形成文字:

第三條:具體而微,關鍵環節。

紙麵上三條原則,依次排列,表述的範疇次第收縮,到第三條上,已經觸碰到了實質性的層麵,可以下手操作了。

“我心如獄”,在羅南的“格式論”研究曆程中,有著承上啟下的特殊作用。如果真要下手,選擇這個節點,還是比較適宜的。

經過多個事件衝擊、磨礪,此時羅南心底已有了一個相對清晰的概念:我心如獄,包括格式論本身,就本質而言,或許是某種強製性規則的具現化。就像是霜河實境事件中,他從精神層麵深處感應到的那樣,是一種不可思議的秩序框架,內化到人的形神結構中,最終達成的效果。

跟隨修館主學藝的這段時間,羅南也找到了一種比較恰當的東方玄學解釋:

天人合一。

而在古典道經上,則有類似的語句,即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好吧,他承認,東方玄學的字句,義項太過豐富,往往具有多種解釋,非要去咬文嚼字,逐個扣動,很可能被帶進溝裏去。

他隻是用這種意象,信手在筆記本上,又畫了個經典的觀想圖形,即正四麵體和內切、外接圓球的組合。

在這裏麵,內切球象征“自我格式”;外接球象征“天地格式”,中間的正四麵體則代表“社會格式”。

從純粹修行人的角度來看,社會格式可以暫時拋下,更多去注重自我與天地格式的關係。

然而,這個題目本身也太大了,不符合“具體而微”的原則。

羅南幹脆地舍棄掉,不再考慮整體框架,隻雕琢細部。也就是說,他放棄了“天地格式如何造作”這個大題目,選擇了下麵的分支,即:

“自我格式”如何體現出“天地的造作”?

……好像還是太大了。那麼繼續往下選,隨著層次向下,羅南的腦子越來越清晰,選擇的依據也越來越明確。

根本理論之類的事情,想都不要想,他現在還沒有到“解釋現象、形成理論”的程度。

發現問題、觀察現象、收集數據,然後概括出基本邏輯,就是現在及今後一段時期他能作到的一切。

而從基本現象著手的話,有個事實是很清楚:領悟“我心如獄”後,羅南最實質性的收獲是什麼?

安靜的臥室裏,響起了嘩啦啦的低鳴。

答案是烏沉鎖鏈。

這個不可思議的具現化形象,幫助羅南靈魂出竅、降伏了人麵蛛分身、積攢了第一桶金,也揪著羅南,就此邁上了失控性發展的快車道,

那麼,為什麼會有……哦,放棄“為什麼”吧,羅南現在隻想知道,“星圖化”之後,從格式塔中拔出的烏沉鎖鏈,會有怎樣的形態,會有怎樣的變化!

這就是他觀察的第一課。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