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6章 讀課件(上)(2 / 2)

“……好的,鹹竹尉官。”

既然鹹竹並不是要強撐,心裏頭也有數,羅南就暫時放下心來。

也就是從這一刻起,羅南在7號觀察站的工作進入了正軌。

事實證明,羅南的運氣很一般。

他沒能一覺睡到四十個小時之後。

正如鹹竹早先就預料到的那樣,“轉化器”順利開啟後,強大的構形靈波輻射,很快招惹來了大量域外種的聚集。隨後的“60秒”間隔,按地球標準大約有5、6分鍾時間,觀察站確實迎來了挑戰。

但鹹竹敢放出‘60’秒這個數,也是有依仗的。

在羅南這個墜機人未“醒覺”之前,他和同伴們在清理觀察站內的域外種、孽毒活體的同時,也在觀察站四周瘋狂布雷,將周邊區域變成了雷區。再加上自動武器,尤其是防空武器的妥善配置和集中使用,確實能在短時間內,形成域外種難以逾越的火力網。

哪怕後麵真有幾個憑借著強橫身軀,又或者非物理特質穿透進來,也大都是強弩之末,羅南在“接收塔”,鹹竹在“轉化器”周邊,能夠迅速擊殺,不使其造成更大的破壞。

羅南還特意關注了“轉化器”那邊。

鹹竹似乎通過某種手段……可能就是“轉化器”的功能,直接從能源池裏抽取轉化能量,化為高能射流,對高威脅的目標逐個點殺,相當利落。

不管怎樣,“60秒”的間隔還是捱了過去,而傳說中的“風暴洗地”也如期而至。

在“接收塔”引導,以及“轉化器”的催動下,蘊含著“璿晶陣列”規則力量的高熱風暴迅速席卷上百公裏半徑區域,但凡是與本地宇宙規則相悖的域外種,直接就在規則衝突下燃起“內火”,從裏到外,燒了個幹淨。

隻這一下,7號觀察站附近的域外種為之一空。

淵區“軸心”構形體係亦在7號觀察站周邊的物質世界中,烙下了深深痕跡,在相當一段時間內,都會對非天淵體係目標,造成強橫壓製。

據說後續很多構形轉化,也都能夠以此為基礎進行,事半功倍。

如果能夠一切順利,層層疊加,7號觀察站的“節點”周邊的“構形烙印”將會很快形成規模;而若其他觀察站的也能及時響應,幾個“節點”組構在一起,短時間內,確實可以替代主基地“節點”崩盤造成的影響。

當然,也是這一擊,導致改造了半截的地網1區和能源池,差點兒又崩掉。

幸好羅南早有準備,在鹹竹的指揮下,快速加固了地網1區的改建通道,又給能源池更換了能量導軌,有驚無險度過了“極值”後的短暫空白期。

指揮部對7號觀察站的高效作業給出了極高評價,但也僅此而已了。

不是那邊吝嗇讚美之辭,而是接下來的每一秒,保供信道都是在超負荷運轉之中,通訊資源變得格外緊張。

羅南和鹹竹的判斷很正確:強行增加了“軸心”靈波解析任務之後,觀察站的通訊係統及其調度的“接收塔”就變得格外敏感且脆弱。

要保持信道的高下行速度,並且做好解析調度,將它們穩步傳輸到“轉化器”那邊,絕對是一項極其考驗幸運值的工作。

便攜機載模具也好,隨後終於在觀察站裏翻找出來的通訊解析機芯也罷,都不足以支撐“軸心”構形靈波的高強度解析工作。

能夠堅持的時間長度,超過三小時後,就真要看運氣了。

盧安德爵士標定的“十小時”獨舞階段,羅南就又更換了兩次配件。

現在正工作的,是他親手安裝的第四個。

哪怕是他在後勤區域的工蜂格裏,又找到了多個備件,貌似可以堅持到“四十個小時”任務期限結束。

可這種“過熱-燒毀-更換”的節奏,也實在是太傷了。

期間,羅南和鹹竹多次討論,想著如何增強機械模具或解析機芯的負載能力,卻沒有什麼進展。

因為這裏麵最本質的問題,在於機芯。

機芯,是天淵文明“造物學”裏最尖端的學問。

別說羅南隻懂得一點理論上的皮毛,便是鹹竹,這個在軍隊中摸爬滾打了幾十年的資深機修師,也缺乏有關知識結構。

鹹竹這樣講:“你把戰場上常見的機芯送過來,讓我給他們挨個做配套,沒有問題;但讓我根據現有設備,鼓搗出一個功能高度集成的機芯,駕馭無礙……我要是有這個手段,哪怕不像盧安德那樣早早就成了爵士,也不可能如今隻是一個三等尉官。”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