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2 / 2)

“按照上麵的記錄以及我的記憶,郝德這個人應該是在兩年前的春天第一次光顧這個書店的。”

“他不是老書客也不是那麼常出現,我對這個人的印象也很有限。”

銀發的老婦人說到這裏突然發現李一觀的注意力已經全部地被吸引到了她手底下的紅色簿子上了,這才想起自己還沒有介紹過這個關鍵的物件。

“這就是個登記用的簿子,”她隨意地將簿子推到了李一觀的麵前繼續說道,“關鍵的是它的用途。”

李一觀清醒地移開了釘在了簿子上的目光,堅定地對店長說道。

“您繼續!”

店長點了點頭繼續說了起來。

“這就不得不提到我們這間書店裏的一個特有的服務項目了,那就是書籍的借閱。”

“並不是說我們會將店裏的書籍拿出一部分來出租,而是書友之間將彼此手中難得一見的書籍互相借閱,我們則負責提供一個管理和出借的平台。”

見到李一觀依然有些不理解,銀發老婦人繼續詳細地解釋了起來。

“這個服務項目要追溯到十幾年前了,那時我還沒有接手這家書店,隻不過是個閑時常泡在書堆裏的無關人員。”

“那時不像現在好多書籍是很難找到的,每每會有客人在店裏感慨。多虧當時的店長人很開明,想出了彼此借閱的這麼一個辦法。”

“通常手中有願意拿出來分享的珍本孤本或者純粹是學術性的出版量很少的書籍的客人會先在這個簿子上登記上書籍的具體信息,不同於其他書店租書業務的是客人還需要在簿子上登記上借閱這本書的要求。”

“雖說這些要求大多不是絕對的,如果真有人想要借閱這些難得一見的書籍的話書籍的擁有者往往會親自與他們見上一麵,然後直接做出判斷。但因為這些要求五花八門頗為有趣逐漸演變成了這些書友之間的一種風雅的樂趣,這個習慣就這麼一直被保留了下來。”

“這個郝德,”銀發的老婦人伸手翻開了李一觀眼前的那個紅色的簿子,準確地翻到了其中的一頁停了下來,指著上年密密麻麻的細小但卻工整的小字說道,“就是其中的一位書籍出借人。”

李一觀弓著背湊近了紙麵確實發現了郝德的名字,一下子緊張了起來。

“他的書被人借閱過嗎?”

店長點了點頭。

李一觀並不覺得馬上就能夠接近事情的真相了,所有盡可能平穩了心情平靜地追問道。

“那他和借閱的人見過麵嗎?”

“那倒沒有!”

銀發的店長果斷給出了否定的回答。看著一臉緊張的李一觀,她稍稍抬高了一些嘴角笑著繼續說了下去。

“不過借閱的人在這裏也是留下了姓名的。”

“因為這些書籍都很珍貴,我們通常都會要求對方出示證件。所以……”

李一觀拿起手機迅速地打開了連接著警局內部查詢係統的軟件,搶著補完了店長被打斷的話。

“無論是誰借閱了郝德的書,他們都不可能留下化名,是嗎?”

店長點了點頭觀察了一會兒李一觀,然後沒有預兆地突然說出了一個至少在今天對於李一觀來說有著非常特殊意義的名字。

謝唐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