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4章 “神舟二號”返航紀實(1 / 1)

北京時間1月16日19時22分,“神舟二號”飛船在圓滿完成空間科學和技術實驗後,順利返回地麵,取得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次飛行試驗的圓滿成功。那麼,飛船是經過了一個什麼樣的控製飛行過程而返回地麵的呢?

“神舟二號”在太空軌道上環繞地球飛行時,速度高達每秒7.8千米。

要使飛船順利返回,並在指定地區成功著陸,這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神舟二號”飛船飛臨南大西洋上空時,由等候在那裏的“遠望”三號遠洋航天測量船向飛船發送一係列返回指令。根據這些指令,飛船上的控製程序自主指揮飛船來完成各種技術動作。飛船先是調整自己的飛行姿態,由原來留軌艙衝前飛行調轉回來,也就是說像正在前行的物體一樣整個掉個頭,把後麵的返回艙和推進艙衝著前麵。接下來,飛船的留軌艙和返回艙將會從連接部位分離,這個過程形象的叫法叫做“開鎖”。二者分離之後,留軌艙上的電源隨之啟動,各個係統開始工作。返回艙和推進艙通過點燃發動機執行“製動”指令,逐步減慢飛行速度,軌道高度不斷降低,開始向我國內蒙古自治區中部的預定著陸區飛行。當飛行到南亞地區上空時,如果經過計算後,飛船的飛行軌跡正好與要求的相吻合,就向飛船發指令,使返回艙再與推進艙分離。如果還需要調整軌道高度,就要再使用完推進艙之後,才能將其拋掉。

這之後,返回艙就基本上處於無動力飛行狀態。等到返回艙飛到我國新疆地區上空時,其高度大約已降到距地麵100千米以下。從80到40千米的高度,由於大氣層是電離層,返回艙以每秒將近8千米的高速飛行時,表麵與大氣層產生劇烈摩擦,就像一個閃光的火球,產生等離子層,形成電磁屏。待飛到一定高度時,啟動飛船上的著陸係統,之後會相繼完成拉出天線、拋掉底蓋、再打開主降落傘等一係列技術動作,在距地麵不到10米高的空中,返回艙會在緩衝發動機的推動下,安全平穩地著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