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打嗝是怎麼回事?
人體內有一個被稱為橫膈膜的器官,它位於人的胸部和肚子之間。橫膈膜在大腦的指令下,會上下來回地波動,而肺部也會隨著橫膈膜的波動進行收縮和擴張運動,這樣才能保證我們正常地呼吸。
當我們吃東西過快過飽時,橫膈膜就會興奮起來,此時的橫膈膜不能正確地執行大腦發出的命令,甚至會做出與大腦命令相反的行為。橫膈膜在這種狀況下,會不受控製地進行收縮,空氣被快速地吸進肺部,聲帶間的裂隙突然變窄,使得咽喉部發出“嗝”的聲音,這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打嗝。因此,打嗝是因為橫膈膜太過興奮,導致其產生了與大腦命令相反的行為,但打嗝也具有保護我們身體的功能。
如果打嗝不止,可以試著將身體彎腰至90度,然後大口喝下幾口溫水。因胃部離膈肌較近,溫水可從內部溫暖膈肌,在彎腰時,內髒還會對膈肌起到按摩作用,緩解膈肌痙攣,達到止嗝的目的。
打嗝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引起打嗝的原因有多種,一般是由於飲食過飽引起的。當受到外界物質,如生化、物理刺激時,也容易引起打嗝。發生打嗝時不要心焦氣燥,若因吃得過飽過急而打嗝,數分鍾內可自動緩解。若因慢性病導致打嗝,在解痙、加強胃動力治療後也無大礙。在打嗝時不要服冷飲,也不要做劇烈運動。
86.人在饑餓時,為什麼忍一忍之後就不那麼餓了?
我們在忙於工作或其他事時,有時會錯過吃飯的時間,當忍過饑餓後,會發覺不像之前那麼餓了。這是為什麼呢?
研究表明,人對味道、溫度、饑餓的感覺都是一種習慣,就是說當一個人習慣了或適應了某一件事,反應就沒有那麼強烈。饑餓的時候忍一忍,習慣後,饑餓感就會降低。
有人用饑餓法來減肥,這是行不通的,會有損身體健康。因為饑餓會使得器官活動強度降低,如心跳減緩、呼吸變淺、肌肉活動力下降,人體總的物質代謝水平降低,不利於身體機能的正常運轉,甚至會引起疾病。
有的人為什麼沒有饑餓感?人沒有饑餓感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胃腸有毛病。胃腸中有痞塊、氣滯、宿便、火毒、血瘀等都會導致食欲下降,即中醫上講的氣血虧虛。二是吃的食物過於精細。長期食用不易消化分解的高脂肪、高蛋白、高糖分、高能量的食物,再加上不愛運動,使能量和營養物質消耗很少,使人體需要的能量養分不缺少。三是憂思傷脾。大腦長期思考不高興的事情,血液大量地供應大腦去思考,消耗了人體大量的營養,流向脾胃的血液就會減少,造成消化功能下降,蠕動減緩,就出現不思飲食的現象。
87.吸了很多空氣,為什麼肚子感覺不到飽?
空氣和食物都會進入人的身體裏,但人吃完食物後會有飽的感覺,可就算吸了再多的空氣也不會感覺到飽,這是為什麼呢?
當我們吃完食物感覺到飽時,說明胃裏已經裝滿了食物,而且這種感覺已經傳達給了大腦。但空氣進入人體後,大部分會進入肺部,而且進來後馬上又會出去。正因如此,我們吸了很多的空氣也沒有飽的感覺。
需要說明的是,進入人體內的空氣並不是全都到達了肺部,有少許空氣會進入胃裏。當我們吃東西過快時,空氣會隨著食物一起進入胃中,而這些空氣最終會隨著屁一起被排出體外。
吃得太多也能得病嗎?人們經常會有吃撐的時候,長期吃得太多,會造成肥胖,並容易得胃病和腸道疾病。而肥胖又可能會引發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脂肪肝、動脈硬化、膽囊炎等,再加上由此帶來的並發症,可能會達上百種疾病。所以人們一定要合理地有節製地安排飲食。
88.喜歡吃酸的食物的孕婦就會生兒子嗎?
人們常說“酸兒辣女”,意思是說如果孕婦喜歡吃酸的食物就會生男孩,喜歡吃辣的食物則會生女孩,其實這種說法是沒有科學根據的。
孕婦之所以喜歡吃酸的食物,是因為在懷孕後,孕婦的胎盤會分泌出一種叫做“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的東西。這種激素會抑製胃酸的分泌,使胃酸量減少。因為消化酶活性降低了,會影響到腸胃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孕婦便會產生惡心、嘔吐等反應。酸的食物可以刺激胃液的分泌,還能提高消化酶的活性,增加人的食欲,利於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所以酸的食物受到很多孕婦的歡迎。
從營養學角度分析,孕婦適量地吃些酸的食物,利於母體和胎兒的健康,能保證其營養所需。此外,酸的食物能使食物分解為能量。這些才是孕婦喜歡吃酸的食物的原因。
酸性食物是指味道酸的食物嗎?很多人以為酸的食物就是酸性食物,其實是不對的。判斷食物的酸堿性,並非根據人們的味覺,而是根據食物進入人體後所生成的最終代謝物的酸堿性而定。魚、肉、米飯、酒、砂糖等都是酸性食物,海帶、蔬菜、水果、豆腐等都是堿性食物。從營養的角度看,酸性食物和堿性食物的合理搭配是身體健康的保障,酸堿食物的比例建議為2∶8。
89.人要是不喝水會怎麼樣?
我們都知道,人是離不開水的,水是生命之源,不僅是人,水是一切生物賴以生存的基本。無論是動物還是植物,隻有依靠水才能健康地活下去。人類體重的70%是水,一個人可以幾天不吃東西,但不能幾天不喝水。
人如果失水達到10%到20%時,很有可能會危及生命。一般來說,人體內的水每18天就會更換一次。我們可以一個星期不吃飯也不至於餓死,但如果一個星期不喝水肯定會渴死。這是因為,一個星期之內,人可以借助肝髒儲存的肝糖原和皮下脂肪來給人體補充所需的能量,所以不至於餓死,但如果身體失水嚴重,就會造成電解質紊亂、血液濃縮和肝功能障礙等不良後果,當人體失去了20%的水分後,就會被渴死了。
純淨水和礦泉水有什麼區別?純淨水又稱淨水或純水,是一種純潔、幹淨,不含雜質和細菌,又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水。純淨水是通過電滲析器法、離子交換法和蒸餾法等加工方法而得到的,它被密封在容器內,是無色透明的液體,可以直接飲用。市麵上賣的太空水和蒸餾水都屬於純淨水。
礦泉水是從地下深處自然湧出或經人工發掘出的未經汙染的地下礦泉水,它含有一定量的礦物鹽、微量元素和二氧化碳氣體。礦泉水是在地下深層循環形成的,含有國家標準規定的礦物質及限定指標。
90.人處在倒立狀態還能喝水嗎?
或許有人認為,因為重力的原因,人在倒立時,水是不能進入人的肚子的,其實這種想法不正確,人在倒立時是能喝水的。但是倒立喝水似乎不符合常理,人們都說“水往低處流”,但是為什麼現在“水能往高處流”了呢?到底水在人體內發生了什麼神奇的變化呢?
事實上,食物和水在進入消化係統時,主要是依靠兩個力量,一個是地球本身的重力,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力量,就是食管肌肉的力量。
當我們在吞咽食物和水時,食管會蠕動,而這種蠕動是依靠食管中的肌肉完成的。食管肌肉纖維的排列呈內環形和外縱形兩層,這兩層肌肉在吞咽食物時協同運動,產生波形蠕動,從而使得食管向下收縮,也就是往胃部收縮,這樣就使食物和水能夠順利到達胃部。
有資料顯示,食管的蠕動波約長2~4厘米,速度為每秒2~5厘米,所以成年人自吞咽開始至蠕動波到達食管末端約需9秒的時間,而流體物質速度就很快,水一般1秒就可到達食管末端。
除了食管肌肉的力量和重力作用,我們在吞咽食物和水時本身也有一個下咽的力量,三種力量一起作用,食物和水就能順利從食管進入胃部了。
人在倒立時食物會不會反流?人胃部的入口是賁門,賁門的周圍有括約肌。人在吃東西時,因咽部和食道受到刺激,通過神經反射能讓括約肌鬆弛,賁門開放,食物就能順利進入胃部。而人在不吃東西時,賁門是閉合的,因此就算是人處在倒立狀態,也不容易引起胃裏的食物倒流到食管,也就不會出現“水往低處流”的現象。
91.人老了就嚐不出鹹淡了嗎?
人吃東西能品嚐出酸、甜、苦、鹹等味道,是因為舌頭上有味蕾。正常成年人約有1萬多個味蕾,絕大多數分布在舌頭背麵,尤其是舌尖部分和舌側麵,口腔的齶、咽等部位也有少量的味蕾。在兒童時期,味蕾分布較為廣泛,隨著年齡增長,舌頭上的味蕾約有2/3逐漸萎縮,造成角化增加,味覺功能下降。高燒、感冒、舌潰瘍等疾病之後,人常常會感到口淡而無味。
“人上了年紀,就嚐不出鹹淡”,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的。人從45歲之後,舌頭上的味蕾開始逐漸萎縮,數目也慢慢變少,對味道的感覺大不如前。研究人員發現,人在一生中,最先感覺不到的味道是鹹味,接著是甜味。
舌頭有哪些味覺?人的舌頭的味覺主要是酸、甜、苦、鹹四種,至於澀、辣等味覺,是由那四種味覺組合而成的。感受甜味的味蕾多分布在舌尖;感受酸味的味蕾在舌的兩側後半部分比較多;感受苦味的味蕾集中在舌頭根部;感受鹹味的味蕾在舌尖和舌頭兩側的前半部分。除了味蕾以外,舌和口腔還有大量的觸覺和溫度感覺細胞,在中樞神經內,把感覺綜合起來,加上嗅覺的參與,就能產生多種多樣的複合感覺。
92.如果人沒有了舌頭還能咀嚼嗎?
人身上最強韌有力的肌肉就是舌頭,它是口腔底部向口腔內突起的器官。舌頭不但可以嚐出食物的味道,還能幫助牙齒進行咀嚼。在舌頭的不停攪拌下,食物能被咀嚼得更為細小。
除此之外,舌頭還能將被嚼碎的食物與唾液一同送往食道。如果人沒有了舌頭,在咀嚼東西時就要不停地搖頭晃腦,吞咽食物時要像鳥那樣將脖子後仰才行。大家可以試想一下,這樣的場麵有多滑稽。沒有了舌頭,人既不能嚐出食物的味道,也不能正常進食。
舌頭還具有控製氣流的功能,在舌頭的幫助下,人能更好地唱歌和說話。我們還可以通過觀察舌頭來了解一個人的身體狀況,舌頭可以說是人體健康的晴雨表。
動動舌頭也能防衰老?舌頭的各個部位都與內髒各部位相對應,大家平時多動動舌頭,可以加強內髒功能,有益於消化,防治衰老。具體做法是:頭部上仰,下巴伸展,嘴巴張開,舌頭輕輕地伸出,停留2至3秒鍾,反複做幾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