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堅決服從上級的命令
工藝分析和審查的目的在於對產品結構的工藝性進行分析和審查,從工藝角度檢查結構的合理性和經濟的合理性,以便使所設計的產品符合本企業製造條件,達到最好的經濟效益。
產品結構的工藝性是指在一定生產類型和生產條件下,產品結構符合最佳製造過程的要求。即從工藝的角度,分析評價產品和零部件結構設計的合理性、生產製造的可行性以及使用維修的難易程度,提出修改的建議和意見。
產品和零部件的結構設計是根據設計任務書所規定的用途和使用要求來完成的。評價結構設計是否先進合理,是取決於該產品結構在滿足使用要求和規定的技術標準的前提下,能否根據企業的資源和條件,采用先進合理的方法進行製造,以求達到最好的技術經濟效果。
企業開發的新產品或經過改型的較老產品以及生產類型和生產方式有較大變動的老產品,都應進行產品設計的工藝性分析和審查。主要內容有:
(1)審查產品結構的繼承性。可計算繼承性係數,其計算公式如下:
繼承性係數=原產品零件在新產品中的應用數量新產品全部零件數量
繼承性係數越大,表明工藝繼承性越好,工藝準備工作量小,準備周期短。
(2)結構的標準化程度。其計算指標是標準化係數,計算公式為:
標準化係數=產品設計中標準化零件的數量新產品的全部零件數量
標準化係數越大,工藝準備工作量就越小,生產準備周期也越短,有利於提高產品質量。
(3)分析生產製造的可能性。主要指產品零件的結構、形狀、技術是否合理,生產製造工藝能否達到規定的設計要求,是否便於加工和保證質量。
(4)分析和審查選用和引證的技術標準是否適宜,是否適合本企業的生產條件和技術條件,是否便於采用高效率的加工方法等。
(5)審查選擇的原材料和外購是否符合技術要求與使用要求,是否經濟合理。
(6)技術要求的經濟合理性,例如:機械加工的精度、表麵粗糙度是否適當。
(7)工藝裝備係數是否合理,能否充分利用現有的工藝裝備和標準工具。
為了縮短技術準備工作的周期,避免對產品設計做過多的修改,減少損失,工藝性分析和審查工作應與技術設計和工作圖設計工作平行進行。產品設計圖紙在工藝性分析和審查完畢後,必須經過有關部門批準和會簽,才能交付生產部門使用。
在產品投產前,班組長應組織有關工人認真學習消化產品圖紙及有關工藝文件,並按照上述產品圖紙的工藝,分析與審查有關內容。
2.保證完成上級交待的任務
為了保證工藝準備的質量和合理性,需要先擬訂出工藝方案。工藝方案是工藝設計和準備的指導文件,是工藝準備工作的總綱。它指出產品製造的技術關鍵及其解決方法,並規定了工藝工作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工藝方案的類型
(1)新產品試製與投產的工藝方案,複雜精密、試驗研究性的重要產品應製訂周密詳細的工藝方案。
(2)老產品技術改進的工藝方案,老產品設計有較大改進或產量有較大改變時,應當重新製訂工藝方案。
(3)按照生產批量的大小可分為大批量生產的工藝方案,成批生產的工藝方案,小批量生產的工藝方案和單件生產的工藝方案等。
工藝方案的內容
(1)規定新產品試製及過渡到成批或大批量生產後應達到的生產指標,如質量、生產率、材料利用率等。
(2)規定工藝製訂的原則,例如,是采用專用設備還是采用通用設備,工序是集中還是分散,等等。
(3)規定工藝裝備的設計原則及工藝裝備係數。
(4)提出工藝關鍵的解決方案及有關的試驗研究問題。
(5)工藝路線的安排及生產組織形式的確定,產品加工車間的劃分和零件的分布等。
(6)工藝方案的技術分析和經濟分析。
(7)工藝準備工作量的估計和工作進度的計劃。
(8)規定工藝規程編製的要求、形式,編製的繁簡。
(9)確定產品加工的組織方式與外協關係。
(10)製訂產品試製進度表。
(11)製訂與產品加工工藝有關的技術改造方案。
(12)確定產品加工中的關鍵技術,落實相應的技術保證措施和提供必要的物質條件。
工藝方案的內容隨著產品的性質、生產類型和產品複雜程度的不同而不同。有些企業的工藝方案簡單,主要是確定一些基本的工藝要求;而有些企業的工藝方案可能比較完整,並進行了方案的技術經濟分析。
產品的工藝方案有多種,因此需要對多種工藝方案進行比較分析。工藝方案的技術評價主要是工藝技術的適用性和合理性、工藝設備的操作性和性能穩定性等等。工藝方案的經濟評價是工藝評價的重點。工藝方案的經濟評價可以用如下的指標:產量與質量指標(如單機產量、製成率、合格率、廢品率等)、投資與產值指標、工藝成本指標、工藝準備周期與生產周期等。
工藝方案的評價方法比較多,當工藝方案的成本接近時,可以采用比較收益的方法;當成本差異大而收益差異不大時,可采用比較成本的方法;如果成本與收益差異都比較大時,采用收益與成本之比的方法。當生產周期較短時,可采用靜態分析法;而生產周期較長時,可采用動態分析法。
3.經常向上級請示和彙報
工藝方案是指導工藝設計的基礎性文件,是工藝準備的總綱,它指出了產品試製中的技術關鍵和解決辦法,規定了各項工藝工作應遵循的基本原則。編製工藝方案,一般由總工程師提出初稿。自行設計的或通用產品的工藝方案的編製要盡量詳盡些,仿製、變型專用產品的工藝方案可簡單編寫;長期生產產品的方案要詳細些,短期生產可簡單些;大量生產產品的工藝方案要詳盡些,相對少量生產的可簡單些。
編製工藝方案應發揚民主,廣泛聽取工藝員、工藝裝備設計員、檢驗員、老工人、班組長以及第一線工人的意見。
在製訂工藝方案時要注意對產品製造中諸多重大原則問題的解決。因此應全麵了解產品的性能和技術條件,掌握產品的關鍵技術。了解產品對批量生產、加工方法、生產組織的需求。對已有的企業工藝文件進行對比分析。在製訂出若幹工藝方案後,要進行工藝方案的會審。然後將方案下放到有關車間、班組及工人中征求意見,最終形成幾個候選的工藝方案,再進行相關的技術和經濟評價,選優後形成最終采用的工藝方案。
4.及時與上級溝通
製訂工藝方案涉及因素繁多,同時針對同一產品的加工過程往往可以製訂出多個不同的工藝方案,而每一個工藝方案所需的費用和所取得的經濟效果是不同的。因此,有必要從技術和經濟上對完成某種生產過程的工藝方案進行評定和選優,以選出最優方案。
工藝方案的技術評價
工藝方案的技術評價是指對工藝方案的可靠性和先進性進行評價。技術的先進性、可靠性自然是首先考慮的,但同時要根據企業經營戰略和市場對產品的要求,從實際出發,考慮適宜的先進技術。例如,采用技術,可以追求世界最先進水平。自動化電子化,也可以采用適合於當前企業發展的技術條件的工藝。另一方麵還要考慮到現代技術發展趨勢,確定適宜的先進工藝。
工藝方案的可靠性是指工藝方案能夠保證實現產品設計圖規定的各項技術要求和質量要求。工藝方案的先進性是指方案所規定的設備、工藝裝備、加工方法,能夠使產品質量和製造產品的生產率達到更高的水平。工藝方案的可靠性是選擇方案的主要前提。工藝方案的技術先進性要服從於技術方案的可靠性,並建立在工藝方案的可靠性之上。
工藝方案的經濟評價
工藝方案的經濟評價是指在技術評價的基礎上對工藝方案的經濟效益進行比較分析,為選擇最優方案提供經濟上的依據。
從宏觀看,要考慮國情,我國資金不充裕、勞動力眾多,在確保質量前提下就不宜一味追求自動化,而是要考慮合理利用勞動力、節省投資,同時要注意該製造技術對環境保護的影響。從企業看,應著重考慮在保證質量、效率的前提下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這方麵特別要考慮產品開發方式是創製還是仿製,生產設備是通用還是專用,以及有關年產量與批量的生產類型因素。例如,對於大量大批生產並且市場需求和技術進步較為穩定的產品應采用自動線生產,或采用由高效專機組成的流水線生產;對於一般成批生產的產品可采用普通專機組成的流水線生產;對於小批生產的產品應盡可能利用現有設備,補充少量工藝裝備,或在萬能設備上加工,或在數控加工中心加工。
某種工藝方法,隻能適用於一定的生產類型、年產量和批量。生產一種產品,往往可以采用幾種不同的工藝方法,有幾種不同的方案。對這些不同的方案,需要進行經濟分析,選出最優方案。例如,高效率的工藝裝備一般通用化程度低、調整時間長、價格昂貴,隻有對大批量生產的零件才適用。因為批量大,單位產品分攤的工藝裝備費就可低些,保持較低的工藝成本。如果某種零部件的年產量較低或者批量很小時,盡管工藝裝備效率高,直接的加工費用低,但是工藝裝備費用分攤於小批量,就會大大增加單位產品的工藝成本。因此,對工藝方案進行經濟分析,就要對不同工藝方案的設備調整時間和生產率來進行分析,也可以對不同工藝方案的工藝成本和產量進行綜合的經濟分析。以下分別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