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豐富的礦藏(2)(1 / 3)

錫在地殼中的含量隻有0.004%。目前已發現的含錫礦物50餘種,具工業意義的礦物隻有5種。其中以錫石(成分為二氧化錫)為最重要。

科學家用一種手提式γ-諧振錫探測器,可以在幾分鍾內測定礦石中的含錫量。這種探測器隻對錫石起作用,而對沒有工業價值的黃錫礦則毫無反應。

原生錫礦床主要與SiO2含量大於65%的花崗岩類岩石有關,成礦時代主要有2.3億年以來的中生代和新生代。

原生錫礦床經風化破壞後,錫石轉移到砂石中可形成砂錫礦床。衝積砂錫礦床一般離原生錫礦床3~5公裏,很少達8~10公裏,沿海地區可能形成濱海砂錫礦。砂錫礦儲量大、埋藏淺、勘探和開采較容易,錫礦質量高,含有害雜質少,所以具有很大的工業價值。

錫與其他金屬容易友好相處,所以是最重要的合金金屬。錫在古代與銅組成青銅,在人類文明史上有顯赫的功勳。現代,世界錫總產量的幾乎一半是生產製造罐頭用的白鐵皮,有人趣稱為“罐頭金屬”。錫又是千家萬戶的常客:牙膏皮、高級糖果和精裝香煙的包裝紙、錫酒壺。用含67%的鉛和33%的錫可組成焊錫。

中國錫礦的儲量占世界首位,主要產於雲南、貴州、廣西、廣東、湖南和內蒙古。自古聞名的雲南個舊,號稱“錫都”。廣西大廠探明一個特大型錫礦,錫的儲量超過個舊而躍居全國首位。

世界上產錫較多的國家還有馬來西亞、玻利維來亞、泰國和印度尼西亞。

光明的使者——鎢礦

中國江西大庾,是世界著名的“鎢都”。那裏有四百多處星羅棋布的鎢礦點。鴉片戰爭後,德國人曾在那裏首先發現了鎢,當時隻花500元錢就秘密地收買了礦權。愛國民眾發現後,紛紛起來保礦、護礦。經多方交涉,終於在1908年以1000元收回礦權,並集資開采。這便是贛南最早的鎢礦開發業。

鎢在地殼中的含量為0.001%。已發現含鎢的礦物有20餘種。鎢礦床一般伴隨著花崗質岩漿活動而形成。世界鎢的年產量中,65%是黑鎢礦,35%是白鎢礦。黑鎢礦的化學成分是鎢酸鐵錳。晶體板狀或板狀,顏色為褐黑至黑色,半金屬光澤或樹脂狀光澤。硬度與小刀差不多;比同體積的水重7.5倍,古代人叫它“重石”。它常與白色石英一起以脈絡的形式充填在花崗岩及其附近的岩石裂縫中。白鎢礦又稱鎢酸鈣礦,灰白色,油脂光澤,小刀可以刻動,與石英有些相似。但白鎢礦比石英軟,而比石英重兩倍多,重量是同體積水的6倍。用熒光燈照射,白鎢礦會發出美麗的淺藍色熒光。這是簡便檢驗白鎢礦的有效手段。

經過冶煉後的鎢是銀白色金屬。它的熔點高達3410℃。這個溫度高得足以使大多數金屬蒸發。過去,由於我國缺乏冶煉鎢的設備和技術,隻能生產鎢精礦砂,以廉價賣給外國,再以高價向資本主義國家買深加工鎢產品,受雙重剝削。國外在1906年就研究成功以鎢絲作電燈泡中的發光燈絲。1929年,美國算了一筆賬:僅用鎢生產白熾燈絲一項,就節約了40萬美元。世界80%的鎢用於優質鋼冶煉;15%生產硬質鋼,可用於製造槍械、火箭推進器的噴嘴、切削金屬等。

中國鎢礦儲量居世界首位,為國外30多個國家總儲量(130萬噸)的3倍多。另外的主要產鎢國是加拿大和美國。

我國湖南省郴縣柿竹園是個“世界有色金屬博物館”,擁有140多種礦物。其中鎢礦儲量就占了當前世界總儲量的四分之一。

工業維生素——稀土金屬礦

1894年,芬蘭化學家約翰·加德林,在分析瑞典首都附近依特爾比村的烏黑發亮的石頭(1789年已發現)時,有38%的元素叫不出名字。當時看來極為稀少,不溶於水,又無金屬光澤,很像土族元素氧化物,因此取名“稀土”。

科學家從1751年發現鈰礦物開始,一直到20世紀40年代,在鈾的裂變產物中找到鉕為止,花了200多年才把稀土家族的17個成員全部找齊。原子量較輕的鑭、鈰、鐠、釹、鉕、釤、銪,叫做輕稀土元素。重稀土元素的原子量較重,又稱為釔族稀土,它們是釓、鋱、鏑、鈥、鉺、銩、鐿、鑥、釔、鈧。

其實,稀土元素並不“稀”,也不是“土”。它們在地殼中的含量,比鉛、鋅、銅、錫、鎢的含量還多。這些元素全部是金屬,所以人們就叫稀土金屬。

世界上,已知稀土元素可以進入到250多種礦物之中,其中含稀土量大於5.8%的礦物有65種。有開采價值的礦物主要有:獨居石、氟碳鈰礦、氟菱鈣鈰礦、氟碳鈰鑭礦、褐簾石、燒綠石、磷釔礦、矽鈹釔礦、褐釔铌礦、鈦釔礦等。

全世界已探明稀土氧化物儲量約5000萬噸,其中中國約占世界總儲量的80%。另外主要產於美國、印度、俄羅斯、南非等國1935年,著名礦物學家何作霖教授在研究我國內蒙古白雲鄂博螢石型礦石標本時,發現了稀土礦物——白雲礦和鄂博礦(即氟碳鈰礦和鈰磷灰石),證實了鐵礦中伴生有另外許多寶物。

後經係統勘探、研究,探明是一個世界上罕見的特大鐵、稀土金屬礦床。稀土礦產儲量占全國的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