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人無壓力清飄飄1(1 / 3)

1.認識壓力

壓力是什麼?壓力可以是阻礙事業難以成功的阻力,也可以是一種驅動力。當人們有了欲望或出現緊迫感的時候,壓力就會隨之而來。但是,如果能夠很好地運用壓力,壓力就能夠轉化為動力,從而使人們獲得成功。同樣,如果沒有壓力,動力就無從產生,人們也終將一事無成。

工作中的壓力被認為是當今社會最主要的壓迫來源之一。對於上班族而言,身處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擔心失業、缺少歸屬感、與親友疏於聯係、對工作前景表示憂慮以及自尊心經常受挫等,是產生壓力的幾個主要因素。

身在職場當中的許多員工幾乎都有過工作壓力太大、身體和心理難以承受等怨言。誠然,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更新換代、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現代人的壓力確實越來越大。麵對這些壓力,人們究竟該如何應對呢?據有關專家研究發現,在壓力和災難麵前,心理不健康者往往會采取一些不恰當的應對措施或者消極的自我防禦機製,如否認、退行、回避、壓抑、反向、抵消、攻擊、自責,或者用煙酒來減輕壓力等,結果是適得其反。

而心理健康者會主動采取一些積極的或至少是無害的應對措施,如宣泄、轉移注意力、改變目標、升華、放鬆、幽默、行動等方法。

那麼,人們究竟應該采取哪種態度或方式來應對壓力呢?或者說以什麼樣的態度或方式對待壓力才能使自己不被壓力所困擾呢?一家知名企業高級顧問認為,適度的壓力並無大礙,反而有積極作用。常言道“化壓力為動力”,適度的壓力能使人處於應激狀態,神經處於興奮;讓個人認識得到改善自我的機會,以更加努力的姿態、更高的熱情完成工作,如此便有助於業績改善;而消極地逃避或攻擊等方式卻對壓力的緩解和問題的解決毫無用處,而且在壓力麵前越是消極,壓力就會對你更加殘酷。這正如前大文豪高爾基所說:“當工作是一種樂趣時,生活就是一種快樂;當工作是一種義務時,生活就變成了苦役。”

許多專家認為,在一個可以控製的環境中會感覺到較小的壓力,而在一個難以控製,存在諸多不確定性的環境中,會明顯地感到壓力增加。職業人會在不同的年齡階段、不同的職位、不同的企業環境中麵臨不同的工作挑戰,同時也就麵臨著不同的壓力威脅,每到這種時候我們都需要認真地對待,有效地控製新的局麵。

我們首先要學會擁抱壓力,對可能發生的壓力有心理準備,不要總強調工作壓力如何不合理,自己如何不喜歡。減壓首先要真實地麵對內心世界,需要了解自己擔心失去什麼,是工作、職位、領導的重視、發展機會、家人的信任,還是其它方麵的穩定感?預測失去它們對自己的影響,是暫時還是長期的,是全麵的還是局部的,是可以承受的還是無法承受的……總之,如果想要緩解壓力、擺脫壓力的束縛,就必須首先準備好迎接不可避免的壓力同時還要弄清楚壓力產生的根本原因。

當我們對壓力有了足夠的心理準備並確定了壓力產生的真正來源之後,就要想辦法將其轉化為動力,所有的消極思想和逃避心理在此時都應該全部拋棄。由於在分析壓力產生的根本原因時,我們已經知道自己是因為想得到更多的酬金、更高的地位、更多的信任、更高的期望、更淵博的知識、更豐富的經驗、更卓越的能力、更融洽的人際關係等,才背負那些壓力的,所以我們更應該知道,沒有這些壓力我們就永遠無法滿足自己的這些需求(既包括物質方麵的又包括精神方麵的)。認清這些之後,我們就會發現,隻有背負著這些壓力一步步地向著目標邁進我們才能獲得最終的成功。而實際上,這種向著目標邁進的過程就是把壓力轉化為動力的過程。

當然了,對於員工所服務的企業而言,當員工為企業承載著更多壓力的時候,企業也應該想辦法為員工創造更有利的工作環境來緩解壓力,改善壓力的應對方式,以此來帶領員工一起有效地應對壓力,把壓力轉化為動力。在充滿競爭的市場經濟環境下,使員工及整個企業保持最佳狀態,帶著飽滿的精力去迎接工作的挑戰。其實,許多具有先進管理方式的企業早已經采取了種種方式來幫助員工緩解壓力、把壓力轉化動力了。鬆下電器公司和聯想集團公司就是其中的典型。

鬆下電器(中國)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部長認為保持一定程度的工作壓力是必要的,推崇職工必須有壓力,但是並不反對緩解職工壓力。其具體做法為:

變換工作崗位,根據具體情況為員工分配力所能及的任務;

肯定職工工作中的業績,使其建立信心,變壓力為動力;

開展多種形式的職工集體活動,建立緊張工作和輕鬆活動相結合的氛圍,使職工既有緊張感又有輕鬆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