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我們要用中國人的技術力量修造中國鐵路”(2 / 2)

詹天佑聽見了,既嚴肅又和藹地對他說:“並不是我不信任你們,科學工作,多一個人檢查,總是好的。諸位的責任實在太重大了!”

這個技術人員被他的負責精神感動,就自動地一次又一次地複勘,來校正錯誤。

就這樣,詹天佑不怕艱苦勞累,用了三四個月的時間,終於完成了線路的勘測工作。

1905年8月,京張鐵路破土動工了。工程開工以後,詹天佑遇到了數不清的困難,但最大的困難莫過於開鑿關溝路段的四條大隧道了。

詹天佑決心按時鑿通隧道。他把總工程師辦事處移到南口,專心主持工程;並堅定地表示,不打通隧道就不回北京。

居庸關隧道開工了,為了加快進度,詹天佑決定從南北兩端向中點對鑿。

隧道裏接連不斷地響起雷鳴般的炮聲,這是炸藥在中國隧道開鑿工程中的第一次應用。

隧道出水了。水“嘩嘩”地向外流個不停。沒有抽水機,詹天佑就組織人用桶把水挑出來,詹天佑也和大家一樣,行進在挑水的行列中。

1908年5月13日,居庸關城下,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居庸關隧道打通了!

接著動工的是八達嶺隧道工程。

八達嶺是這一帶的最高峰,峰巔終年積雪。明代有個巡撫在山上的巨石上題有“天險”兩字。古書記載:“居庸之險,不在關城(指居庸關),而在此嶺(指八達嶺)。”在這個嶺下開出一條比居庸關隧道長三倍的隧道,工程的艱巨是可以想見的。

這樣長的隧道如何開鑿?詹天佑從實際出發,又想出了新的辦法:在地表的中點部位直直地開鑿一條豎井,挖到底部以後,再向兩端擴展,同時,兩端也向中點鑿進。這樣做,增加了會合點,降低了工程的難度,加快了工程的進度,改善了通風條件。

就這樣,詹天佑和全體工人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困難,終於把這條長達1145米的八達嶺隧道打通了。

隨後,其餘兩個不長的隧道——石佛寺和五掛頭隧道,也緊接著勝利完工了。

一條蜿蜒於萬山叢中、由中國工程師自己設計、自己施工的鐵路,就這樣建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