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在詞上取得的成就,蘇軾的散文也寫得如行雲流水一般,能用最佳的形式表現文章的內容,他因此被稱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另外,他在書法和繪畫上也有相當高的水平。蘇軾一生曆盡坎坷,卻始終保持著曠達樂觀的心境,用大度而又灑脫的氣勢寫下了無數傑作,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一代天才文豪。
開創元雜劇
關漢卿曾經在元朝朝廷裏做過高官,但是很不得誌。他最終辭官,生活也因此窘迫起來。這給了他熟悉平民生活的機會,他與社會上的三教九流、形形色色的人都有往來,交友十分廣泛。約1260年,關漢卿開始到各地遊覽。他積極結交當地著名人士,了解風土人情,還拜訪當地的雜劇作家。他深入生活,有時還親自登台演出。參加演出使關漢卿積累了豐富的舞台經驗和對生活的深刻體驗,廣泛的交友也使他獲得了用之不竭的創作源泉。他開始對民間曲文、話本進行創作加工,並最終創作出一種曲目繁雜、結構嚴謹的綜合藝術新形式——元代雜劇。
關漢卿一生創作了六七十種雜劇,每一種都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代表作有《緋衣夢》《蝴蝶夢》《竇娥冤》等,為繁榮中國的文學藝術建立了不朽的功勳。
嘔心瀝血著《紅樓夢》
曹雪芹的家勢曾經顯赫無比,但卻中道衰落。他從此受盡了歧視,也嚐到了生活的艱辛,看到了社會的黑暗和殘酷。
曹雪芹的生活陷入非常艱難的境地,甚至要靠借債和友人接濟度日。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曹雪芹開始了小說《紅樓夢》的創作。因為寫書沒有錢買紙,他就把舊皇曆拆開,把書頁反過來折上,訂成本子,字就寫在皇曆的背麵。在他寫《紅樓夢》的過程中,妻子去世了,愛子夭折了,過度的悲傷讓他病倒了。他貧病交加,卻無力求醫,但他還是堅持寫作。經過“披閱十載,增刪五次”,曹雪芹耗盡心血,終於寫成了《紅樓夢》這部中國古代小說中最偉大的作品。
《紅樓夢》描寫了賈家這一個大家族從繁盛走向衰敗的過程,塑造出了賈寶玉、林黛玉、王熙鳳、薛寶釵等許多成功的藝術形象。曹雪芹用這樣一部天才巨作,為中國文學乃至世界文學寶庫奉獻了一部傑出的精品。
刻苦研習成巨匠
齊白石出生在一個貧苦的家庭,但卻喜歡繪畫。15歲時,他拜一位木匠為師,學習雕花手藝。
有一次,齊白石在一個鄉民家裏做活時,無意間看見了一部殘缺不全的《芥子園畫譜》。他立刻把書借來作為自己學畫的教材。他把畫譜全部複製了一遍,還在雕花之餘經常反複地臨摹這套畫譜,並加以融會貫通,這使他初次比較全麵地接觸到中國繪畫的傳統程式技法。後來,齊白石拜了好多民間畫師為師,專心學繪畫和篆刻,逐漸成為一名很有修養的繪畫大師。
年到1929年間,齊白石以超出常人的意誌和精力,用10年時間閉門謝客,潛心研究,摸索繪畫創作的道路。這段時間,齊白石作畫萬餘幅,刻印3000多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將畫、印、詩、書融合在一起,使中國傳統藝術上升到新的高度,在藝術上走出了一條繼承、革新和創造的光輝大道。
棄醫從文,為喚民眾
魯迅曾在日本學習醫學,立誌救死扶傷。可是後來遇到的一件事,卻讓他改變了主意。
年的秋天,學校放映一部時事短片,裏麵出現了這樣的鏡頭:一個中國人被捆綁著跪在地上,就要被砍頭,一群圍觀的中國人的表情卻顯得很麻木,而他們的身體看上去倒是很強壯。看短片的外國同學發出一陣陣歡呼。頓時,一種憤怒、悲痛、屈辱的情感緊緊地抓住了魯迅的心。他想,一個人即使身體再強壯,如果精神是麻木的,也隻能做些毫無意義的事,而再高明的醫生也隻能醫治人的身體,無法醫治靈魂。於是他決定放棄醫學,用文學來喚醒沉睡的同胞們。
魯迅毅然退學,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他陸續創作出版了小說集《呐喊》、雜文集《墳》、散文集《朝花夕拾》等許多優秀的作品,這些作品既解剖了曆史,又批判了現實,喚醒了無數的中國人民。魯迅也因此被譽為中華民族的“民族魂”。
刻苦練功,獨創“梅派”
梅蘭芳出生在一個曲藝世家,他8歲開始學習戲曲,練功非常刻苦。
一天,先生在板凳上放了一塊磚頭,讓梅蘭芳踩著半米多高的高蹺站在磚頭上,教他練蹺功。梅蘭芳站在那麼高的地方,心裏十分害怕,但他還是堅持了下來。一炷香的工夫過去了,梅蘭芳的腿都站腫了。他的蹺功進步很快,但他仍不滿足。冬天,他在院子裏潑上水,等水結成冰後在上麵踩高蹺。冰很滑,他身上常被摔得青一塊、紫一塊,但每次跌倒後他都爬起來繼續練。就這樣,他終於練就了紮實的基本功。他11歲就登台演出了,到20歲時已經成為馳名京滬的京劇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