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楔子(1 / 1)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朝代更迭如如南柯一夢。唐宋過後便有了這一朝。國號為隸,定都燕京。開國皇帝懷德沈仲明實則是一名武將出身。懷德。《九辯》:“鳥獸猶知懷德兮”。懷德:懷恩報德。《論語裏仁》:“君子懷德,小人懷土”。但凡開國之君決計沒有安享晚年的下場,掌握生殺大權,擴土封疆皆是戾氣太重。殺伐過勝,不得善終。

懷德皇帝沈仲明獨尊法家霸術為立國之本,尊春秋戰國法家大成韓非子為天師。國土所及之地皆有天使祠堂,以供後人敬仰。霸術,法家是先秦諸子中對法律最為重視的一派。以主張“以法治國”的“法治”而聞名,禮儀律法,三綱五常絕不可悖。其中霸術又稱霸道,霸道崇尚權術和武力,懷德推行快速地“強國之術”使隸朝一時稱雄中原大陸,雄兵百萬。悉數小國無比俯首稱,年年派使節進貢都城。百姓生活也得以安寧,暫時告別了流離失所戰火連綿的日子。

懷德皇帝冊立國號後在位二十餘載,崩於未央宮;傳位於二子沈慎顯榮帝。顯榮出自楚辭《九辯》:“處濁世而顯榮兮”。顯榮帝從小便隨沈仲明四處征戰,十分孝順。沈慎其實不是沈仲明最鍾愛之子,曾對沈慎評價道:忠厚有餘,決斷不足。沈仲明立沈慎為太子,大多是因為他需要一個守城之主護隸朝休養生息。為防兄弟相爭,骨肉相殘。懷德皇帝把其餘二子剔除玉牒,任其餘兩個親王作了父親。剔除玉牒意味著這一世都不能再染指皇位,不是皇嗣名不正言不順。帝王之術從來都是先以權利為先,其後才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顯榮沈慎沒有他父親的英明神武,貴在善於中庸之道。隸朝在他手中,也日益欣欣向榮,四海之內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他善用賢臣,惟賢惟德也算是兢兢業業。百姓都在揣測這一朝代如此下去也應該會欣欣向榮,至少還能再曆經百餘年才會紛爭再去。萬萬沒料道的是,隸朝將在未來的幾十年中風雨飄搖,皆因這個毀譽參半的顯榮帝之子沈正則登基的那天而開始轉變。

第三代皇帝沈正則改年號為浩倡。沈正則生性狠辣,善於權術。他父皇顯榮子嗣稀薄,到了這一代隻剩下沈正則和次子沈正均。沈正則從小是天潢貴胄,天之驕子。與其祖父懷德皇帝心性頗為相似。非常推崇以酷吏嚴法鎮壓百姓,鞏固皇權。他雖然不愛濫殺無辜,而沈正則而言,命如草芥。這就促成了沈正則反對父皇沈慎的管理政策。中庸有何用?說白了是無用的。次子沈正均,愛詩書。不喜權利殺戮,這也促成了皇帝沈慎沒得選,除了立沈正則為太子的尷尬局麵。

沈正則登基後,其地沈正均為避其名諱,改了名字叫沈靈均。皇帝封他做了齊光王爺,賜齊光王府。意在告訴沈靈均,你我兄弟之間同心同德,有福同享。浩倡三年,沈靈霄出生了。既然姓沈,自然是皇親國戚。但有時候皇親國戚未必是件好事,而且沾得光越多也是要倒黴的。這沈靈霄奇就奇在她是沈正則的女兒,卻沒有被封為公主。她又是沈靈均的女兒,卻跟這齊光王爺同字,絲毫不避其父名諱。怪哉怪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