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官接著問他:“那麼我問你,是誰殺了陳佗呢?”這個人其實根本就沒讀過《公羊傳》,不知陳佗是書中人物。

他琢磨了半天,以為縣官問的是本縣發生的一起人命案,於是吞吞吐吐地回答:“我平生確實不曾殺過人,對於陳佗被殺之事更是一無所知。“縣官一聽,知道這家夥並沒讀過《公羊傳》,才回答得如此荒唐可笑。縣官便故意戲弄他說:“既然陳佗不是你殺的,那麼你說說,陳佗到底是誰殺的呢?”這人見縣官還在往下追問,更加惶恐不安起來,嚇得狼狽不堪地跑出去了,連鞋子也來不及穿。別人見他這副模樣,問他怎麼回事。

“我剛才見到縣官,他向我追問一樁殺人案,我再也不敢來了。等這樁案子搞清楚後,我再來吧。“他邊跑邊大聲說。

一個人應該用誠實、謙虛的態度去對待知識,對待別人。不懂裝懂自欺欺人的做法既會妨礙自己的求知進步,又會貽笑大方。鄭人買鞋從前,有個鄭國人,想到市上去買一艤鞋子。他本來應該到集市上按自己的腳的大小買鞋,穿上合適就:買,不合適就繼續換著試,直到合適為止。但是他卻先用一根稻草量了量自己的腳,作為尺碼。但是他做好尺碼後,就隨手放在坐位上了。臨走時,卻把尺碼丟在家裏,忘記帶去。

他到了市上,市上很熱鬧,他走進一家鞋店,店主把一雙雙鞋子擺在鄭人麵前供他挑選。他看見一雙鞋子,覺得很中意,於是便準備把尺碼拿出來比,可是一摸口袋,發現尺碼沒有帶來,忙對店主說:“對不起,我忘記了帶尺碼來,不知道該買多大的鞋子,讓我趕回去把尺碼拿來再買。“說罷,拔腳就跑。

他的家離集市很遠,這樣一來一往,寶貴的時間都浪費在了路上。等他從家裏拿了尺碼再到市上時,鞋店已關門打烊了。結果他白忙活了一天,也沒有買到鞋子。他埋怨鞋店不為顧客著想,又著急又失望,獨自在路邊唉聲歎氣。

有路人從旁邊經過,知道了這事後,就提醒他:“你為自己買鞋子,可以直接穿上試試大小,還要什麼尺碼呢?”買鞋的人回答說:“我寧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路人聽到他的話,都忍不住笑了起來。

遇事如果不從實際出發,思想僵化,迷信教條,是十分愚蠢可笑的。有錢者生有一位老農夫以種蔬菜為生,但他總是種不活茄子,常常為此而苦惱。

於是,他去討教管理園圃的老漢,管理園圃的老漢告訴他:“每種一株茄苗,在旁邊埋下銅錢一文。這樣,茄子就可以種活了。“園圃老漢非常奇怪,問道:“為什麼要這樣做?”管理園圃的老漢回答說:“‘有錢者生,無錢者死’。你不是也聽過這樣的話嗎?所以要想茄子活,當然要這樣做了!“人生哲理:這是對舊社會”錢能通天“的有力控訴。富人有錢,可以買官做,可以殺人不償命;窮人無錢,隻能被壓榨、被殺害。當門醉嘔迂公在朋友家裏喝得酩酊大醉,搖搖晃晃地回家去。經過一家宅院門口,隻覺得腸胃一陣翻湧,便當門嘔吐起來,把烏七八糟的東西噴到別人家門口。

看門人見了怒罵道:“你為何借酒發狂,在我家門口吐糞!“迂公爬起來,眯著眼睛說:“怎麼怪我對著你家門口嘔吐?誰叫你家門口朝向我的嘴巴!好個無賴,“看門人哭笑不得地說,”我家門口造了多少年啦,難道是今天才對著你的嘴巴造的麼?””哼,“迂公指著自己嘴巴說,”告訴你,老子這張嘴巴,也很有一些年紀了!“現實生活中,就有這麼一些人蠻不講理,死不認錯也總是要找出一些歪理來進行狡辯、詭辯。詭辯的根本特征,是違背事實,也違反邏輯的起碼要求。三人同臥有3個人擠在一張炕上睡覺。

一個人在睡夢恍惚中覺得腿上奇癢難忍,便用手去狠命地抓,誰知抓在第二個人的腿上,因此怎麼抓也不止癢,倒把第二人的大腿抓得血水淋漓的。

第二個人在朦朧中摸到腿上的濕處,以為是第三人尿在炕上,急忙催他起來解手。

第三人便披起衣服站在門外解手,隔壁正好是一家酒店,榨酒聲嘀瀝嘀瀝地響個不停,他以為是自己還在解手,竟一直站到天亮。

這種懵懵懂懂、麻木不仁的精神狀態是很可笑的。在實際生活中,確實有這樣的人,他們情況不明,對於自己所要解決的問題不能對症下藥,這也必然會出現這種可笑的結果。如此朋友西郭子僑和公孫詭隨、涉虛三人一起改變裝束,鬼鬼祟祟地出門去,經常在夜裏翻越鄰居的牆壁。這位鄰居非常憎惡他們,就在他們來回的路上挖上一個坑,在坑裏放入糞便。

一天晚上,他們又要出門去。西郭子僑在翻牆的時候,首先落入糞坑,但他卻不吭聲,反而招呼公孫詭隨快翻。公孫詭隨跟著也落入糞坑,正想呼叫,西郭子僑掩住他的嘴巴低聲說:“不要出聲。“一會兒涉虛也來了,同樣也落入了糞坑。

西郭子僑於是說道:“大家都一樣,我想也就沒有什麼可以互相譏笑的了。“自己受了挫折,不把教訓告訴大家,反而引誘別人犯同樣的錯誤,以求得心理平衡,這樣的朋友絕對不是真正的朋友。縣令的誓聯古時候,有個縣令剛剛上任,為了表明自己為民父母,廉潔公正的決心,就請來匠人,用上好木料製做了兩幅燙金誓聯,懸掛在衙門兩邊,上聯寫道:“得一文,天誅地滅”,下聯寫道:“徇一情,男盜女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