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罕默德生前並未指定繼承人,於是,他的親信為了奪得繼承權展開了激烈的鬥爭。最後他的嶽父艾卜·伯克被選為哈裏發(即代表之意,632—634年在位),他首先鎮壓了國內各部落的叛亂,統一了半島,然後開始對外擴張。第二任哈裏發歐默爾統治時期(634—644),在“聖戰”的旗幟下,乘拜占庭、伊朗和中西亞各國內部危機深重、國力削弱之際,發動了一係列的侵略戰爭:636年遠征敘利亞並將其占領,637年占領伊朗首都泰西封,638年攻占全部巴勒斯坦,642年滅掉伊朗薩珊王朝,同時又舉兵攻陷埃及,645年占領了昔蘭尼加和利比亞。
在此後的一些年裏,為哈裏發的繼承權問題又引起了伊斯蘭教的教派鬥爭,先後出現了什葉派、遜尼派、哈瓦立及派等教派,為爭權奪利,互相明爭暗鬥,先後有兩位哈裏發被暗殺。661年,敘利亞總督摩阿維亞乘第四任哈裏發阿裏被刺死的機會,宣布自己為哈裏發,並建立了倭馬亞王朝(661—750),首都由麥地那遷到大馬士革。從此,哈裏發不再由選舉產生,改為世襲。
倭馬亞王朝時朝,繼續走對外擴張道路。阿拉伯軍隊幾乎同時向北、東、西三個方向出擊。674年,叩響了君士坦丁堡的大門。
698年,征服了突尼斯、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等西部地區,將領土擴張到大西洋沿岸。741年,征服了西哥特王國,占領了比利牛斯半島,越過比利牛斯山,侵入高盧西南部。742年在波瓦都戰役中,為法蘭克王國宮相查理·馬特所敗。至此,阿拉伯人入侵西歐內陸的勢頭終於被遏止。
在東方,阿拉伯人進攻伊朗和中亞地區。664年,占領喀布爾;674年,越過阿姆河,先後占領布哈拉、撒馬爾罕和花剌子模等城,完全控製了阿富汗和印度西北部地區。8世紀初,阿拉伯人已到達帕米爾高原,直接威脅中國唐朝邊疆的安全。到8世紀中期,阿拉伯帝國最後形成,其疆域東起印度河流域,西臨大西洋,成為一個橫跨亞、非、歐三洲的大帝國。中國史書將之稱為大食帝國,西方史上稱其為薩拉森帝國。
747年,阿拔斯人發動起義,推翻了倭馬亞王朝,並很快控製了伊朗高原。爾後,在他們威嚴的將軍奴隸出身的艾卜·穆蘇裏姆的率領下,開始了西征並進入了伊拉克的庫法,取得了連連勝利。751年,伊拉克的封建主阿布·阿拔斯自稱是穆罕默德叔父的後裔,從穆蘇裏姆手中竊取了大權,建立了阿拔斯王朝(751—1258)。他殘酷地屠殺倭馬亞家族的全部成員,隻有阿卜杜拉·拉赫曼隻身逃到了西班牙,並在科爾多瓦建立了自己的後倭馬亞王朝(756—1031),在以後的幾個世紀裏,他的王朝顯得十分傑出。
現在,阿拔斯人掌握了巨大的伊斯蘭世界的命運。8世紀中葉至9世紀中葉是阿拔斯王朝最繁榮的時期。762年,首都遷往巴格達。巴格達成為政治、宗教和工商業的中心,也是當時國際貿易的中心之一。商隊與遠航的船隻從這裏成扇形駛向各地。
當然,阿拔斯王朝的強盛和繁榮是建立在對帝國境內人民的剝削和壓榨之上的,雖然他們的權力與創造力達到頂點,但所蘊藏著的危險也是成倍地增長,其後果就是人民起義的風起雲湧。776年至783年,河中地區爆發了哈希姆·伊本·哈金領導的起義,堅持了8年。816年至837年,在今阿塞拜疆和西伊朗爆發了由貝巴克領導的起義,堅持鬥爭長達20多年。869年,在巴士拉又爆發了阿裏·伊本·穆罕默德領導的20萬黑奴大起義……在人民起義的沉重打擊下,帝國分裂了,到10世紀初,阿拔斯王朝的領土隻剩下了兩河流域。1055年,塞爾柱土耳其人侵入巴格達,哈裏發大權旁落,僅保持宗教首領地位。到1258年蒙古大軍攻占巴格達,哈裏發什麼地位都沒有了,連小命都沒能保住,龐大的阿拉伯帝國也隨之煙消雲散。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奧斯曼土耳其是繼阿拉伯大帝國之後,又一個地跨歐亞非三個洲的龐大帝國。它依靠軍事征服,在中古後期和近代的曆史發展中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首先,因其影響了東西方貿易,迫使西歐各國積極尋求直通東方的新商路;其二,因其滅亡拜占庭迫使其學者逃往西歐,對於西歐的文藝複興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三,因其征服了東歐各國,促使近代曆史上東南歐和中歐的國際關係發生了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