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27年至17世紀初]
斯拉夫人是東歐各民族的共同祖先。他們分成三大支:在東歐平原西部的叫西斯拉夫人(今波蘭、捷克和斯洛伐克人);在色雷斯和巴爾幹半島北部的稱南斯拉夫人(原南斯拉夫和今保加利亞等國);人數最多的是東斯拉夫人,他們分布在遼闊的東歐平原上,西起第聶伯河,東至頓河、奧卡河和伏爾加河上遊,南抵黑海,北至拉多加湖一帶。
拜占庭的盛衰
拜占庭帝國的版圖一度橫跨三大洲,包括歐洲的巴爾幹半島,亞洲的西亞諸國,北非的埃及和利比亞,首都是君士坦丁堡。這個城市最初是希臘移民建立的,名叫拜占庭(今伊斯坦布爾)。到6世紀,這裏已經形成了以“拜占庭文明”著稱的與西歐文化大相徑庭的獨特的文化現象。
拜占庭帝國的居民大多數是希臘人和希臘化的東方人、敘利亞人、猶太人、亞美尼亞人、埃及人和波斯人。帝國語言在4至6世紀以拉丁語為主,7至15世紀以希臘語為主。帝國的歐洲部分有許多蠻族,主要是斯拉夫人和蒙古人,也有少數日耳曼人。顯然,拜占庭是個多民族國家,這對它的文化有著深刻影響。拜占庭文明由羅馬政治體製、基督教、希臘和東方文化三部分組成。
到了527年,拜占庭帝國的查士丁尼登上皇帝寶座,他野心勃勃,要按昔日的規模恢複古羅馬大帝國的版圖,重現過去的輝煌。
為此,他殫精竭慮,采取了很多斷然措施,以強硬的手段來實現他的宏圖大誌。首先,為解除後顧之憂,他在公元532年以重金先同波斯人締結了和約,第二年派大將貝利撒留率軍滅掉了北非的汪達爾王國;535年,貝利撒留又揮師北上,於540年滅了東哥特王國並占領了羅馬城。到554年,已控製了整個意大利後,他又將矛頭指向西班牙,比利牛斯半島的東南部又落入其股掌之中。至此,拜占庭帝國的版圖已擴大了近一半,古羅馬的絕大部分領土都在它的控製之下。
版圖之夢在查士丁尼的鐵腕下已基本實現,重現羅馬昔日輝煌的夙願可就不能盡如其願了。
我們隻能說查士丁尼僅具匹夫之勇而無治國方策。因為他的窮兵黷武政策嚴重地破壞了國內經濟,而他恢複西部的倒行逆施也終於擋不住曆史潮流。事實證明,以無數生命和鮮血換來的西部土地過了不久就又紛紛失去,至公元6世紀後期,更是麵臨強敵壓境的嚴重局麵:斯拉夫人占據了多瑙河和巴爾幹半島之間的色雷斯、馬其頓等地,逐漸向巴爾幹半島滲透。7世紀前期,阿拉伯國家興起,拜占庭南部又受到阿拉伯人的入侵,以致美索不達米亞、敘利亞和巴勒斯坦等地相繼失控。從此,拜占庭帝國再也沒能恢複查士丁尼時代的版圖威勢。
不過,查士丁尼也有過一些另外的貢獻,其中最著名的要算編纂羅馬法。因為到6世紀,羅馬法已經實行了幾百年,隨著曆代條款的不斷增加,出現了很多新舊重疊相互矛盾或失效之處,而且由於社會環境已發生了很大變化,特別是在基督教成為國教和東方式專製政府建立後,許多法律原則有待更改修正。因此,查士丁尼就指定組成法學委員會來完成這項工作,529年,《查士丁尼法典》編纂完畢。533年又編成了輯錄曆代法學家論文的《法學彙纂》50卷,同年還頒布了《法理概要》。所有這些法律文獻統稱為《羅馬民法彙編》,亦稱《民法大全》。這些著作構成了查士丁尼時代及以後的拜占庭國家奉行的法律哲學和政治哲學,對近代甚至現代各資產階級國家的立法都有著重大影響。
查士丁尼在世之時,帝國就已千瘡百孔,7世紀以後開始全麵衰落。30年代,在南方崛起的阿拉伯人在短短的20年間征服了半個拜占庭帝國;到50年代,拜占庭永遠失去了敘利亞、巴勒斯坦、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和小亞細亞的大部分。7世紀後半期,阿拉伯人的軍事勢力已擴展到東部地中海,迅速占領羅得島、克裏特島和西西裏島等有戰略意義的島嶼。在70年代,阿拉伯艦隊幾乎每年夏季都要出征君士坦丁堡,對拜占庭國家的存在構成了最嚴重的威脅。
為了挽救帝國於危亡,國王希拉克采取了三項重要改革措施。第一項是軍事改革,將全國置於軍事管製之下。第二項是建立軍役和封建義務合一的軍事屯田製,一方麵加強了軍隊的經濟基礎,也把生產關係轉到小農經濟上來,使奴隸製的生產逐漸向封建製過渡。第三項是采取了大批動用教產的措施,號召全國軍民進行打敗異教徒和入侵之敵的“聖戰”。這一改革為後來的“聖像破壞運動”埋下了種子。
7世紀後半期,由於戰爭和封建化造成的農民經濟破產增多,國內矛盾日趨尖銳。那時,在農民和城市平民中出現被視為異端的保羅派運動,到了八九世紀,這一運動遍及小亞細亞。保羅派拒服兵役,拒納賦稅,還把矛頭指向聚斂大量教產的教會。由於當時教會的大量收入來自製售聖像,所以他們在8世紀初掀起了破壞聖像運動,反對崇拜聖像和聖徒遺物等。這次破壞運動也受到覬覦教產和擔心教會勢力過大的帝國皇帝的支持。尤其在726年,立奧三世皇帝也反對崇拜聖像,因而掀起了全社會的破壞聖像運動。到君士坦丁五世時期(741—775),這個破壞運動達到最高峰。787年,女皇伊琳娜宣布恢複聖像崇拜;813年立奧五世(813—820)繼位,聖像破壞運動重新興起。843年狄奧多拉又重新宣布聖像崇拜,曆時117年的聖像破壞運動到此停止。隨著宗教聖像重新為人們所喜愛,大量的取代那些被毀壞者的新作品出現了,拜占庭經曆了一個光輝的藝術複興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