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齊三,坐垂溫。
注雲:"腹"者,丹鼎之內室也;"齊"者,與月齊光也;"三"者,必皆初三日也;"坐"者待也;"垂"者至也;"溫"者陽炁動也。何謂與月齊光?蓋天上月,號曰"太陰",每月初三日甫,生一陽之光於庚申之上,以象震卦。震者,微陽乘二陰也。丹鼎亦然。人間之鼎器,號曰"少陰",亦每月初三之夕,生一陽之炁於壬癸之鄉,以象複卦。"複"者,一陽伏五陰也。何謂"坐垂溫"?修行者已得鼎器,遇其初三之夕,必坐而候之,待其火炁垂至,不寒不燥而溫然,此其陽炁欲動,急可煉丹也。
陰在上,陽下奔。
注雲:"陰"乃器中之水,"陽"乃鼎中之火。水上火下,水火既濟;陰上陽下,地天泰也。紫陽雲,"饒他為主我為賓"是也。
首尾武,中間文。始七十,終三旬,二百六,善調勻。
注雲:首行武火,煉己之時也;尾行武火,溫養之日也。中間卻行一符之文火,以煉丹也。"始七十",積己之功最難為也;"終三旬"者,言溫養之際,尤當慎也。七十又三旬,並二百六,總三百六十,乃四九之圓數,一周之日足也。比三百六十日,以七分之日煉己,以三分之日溫養。如以一年溫養,則先三年煉己。惟中間煉丹之文火,正要半個時也,故謂"善調勻".其煉丹用半個時中一符文火,卻不在七十與三旬,並二百六之列,學者當詳。"首"、"尾"、"終"、"始"四字,則中間文在外而不相幹也。世人每見七十與三旬之語,皆為三分文,七分武,豈悟丹經藏機,不敢直吐者也,若洞曉一符之頃為得丹之候,則中間文自融會矣。
陰火白,黃芽鉛,兩七聚,輔翼人。
注雲:地二生火,天七成砂,此"陰火"之成數,是一七也。天一生水,地六成鉛,此"黃芽"之合數,是一七也。以鉛火之數,合"兩七聚"也。兩七一十四也,以此十四之鉛火,會於鼎器之中,其功輔翼於人而成丹也。
贍理腦,定玄升,子處中,得安存。來去遊,不出門。漸成大,性情純。卻歸一,還本元,善愛敬,如君臣。至一周,甚辛勤。密防護,莫迷昏。途路遠,複幽玄,若達此,會乾坤。刀圭沾,淨魄魂,得長生,居仙村。樂道者,尋其根。審五行,定銖分。諦思之,不須論。深藏守,莫傳文。
注雲:此段淺近,言得藥之士,更無怠荒,暫時不離,勤勤咐囑。句句明白,不必再釋。若丹已成,嬰兒漸大,不妨行九載向上之功也。
禦白鶴,駕龍鱗。遊太虛,謁仙君。録天圖,號真人。
注雲:此係丹成道備,行滿成功之事。然功高德重,則效驗有不能盡述者。緣夫至道,上天所寶,善根上智,勤行不怠,性命雙修,形神俱妙,與道合真,德重功高。一如懋讚之辭,謁仙君而號真人也。人人可以作此大功德,成此大自在,勿以事難而自棄,勿以緣淺而不修。老子、張、葛亦人爾,非天上落下底;釋迦、達摩亦人爾,非地下湧出底。堅心勇猛,事皆易成,誌士修行,深思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