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聲明,這並非一本史書。
中國曆來有“盛世修史”的傳統,因處盛世,有人力、財力,更有心情坐下來,記錄過去發生的事。然而,因為人人皆知的原因,正史中所記錄的人和事越來越不能令後人滿意。事實上,作為記錄已經發生過的事情,“曆史”這個概念本身就包含著一個悖論:既要還原真實,又要加進自己想要的東西,因此,真實程度到底如何,不說自明。
於是乎,就有了很多民間的記錄和口口相傳的故事,來補充曆史。因為少了些明確的目的,記錄者反倒放得開,因而就有了魯迅所說的“更相信野史和雜史”。
看官都知道,近現代史,是中國曆史中最具戲劇性也最具可說性的一段曆史之一。形形色色的人物登上這個舞台,各種各樣的故事在民間流傳。於是,近年以來,關於這個時期的野史和雜史如雨後春筍般地冒出來,充斥著讀書人的案頭和枕邊。這些野史和雜史書,或有還原曆史的野心,或抱換幾個錢的目的,林林總總,好壞難辨,但卻說明了一個事實:如今有越來越多的人在關注、品讀野史和雜史。
此類的書已經很多了,我們並不想再添一本,湊個熱鬧。所以說,這本書不是史書。我們的目的,僅僅在於把散落在民間的那些散珠遺玉收集起來,放在一起。這些東西,可稱之為“段子”,也可以稱之為“小故事”,輯者將之分為幾大塊,曰:權謀、軍界、外傳、怪狀、世情、宏論、奇談、性情、狂狷、秘史、野史、機智、花邊。
狗尾續貂也罷,東施效顰也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看官能在茶餘飯後增加談資,就可以了。若還能從這本書中瞥見昔人的遠影,而後會心地一笑,那就是意外的收獲了。
當然,既為遺珠,難免會魚目混雜;既是散玉,不免有沙礫流入。其中真假,看官自辨;說東道西,聊博一笑。
是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