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2章 世界古代帝國的興衰史(11)(1 / 3)

達爾文的進化論思想一出台便遭到宗教界與保守派的抨擊。1860年在牛津展開了一場大論戰,以赫胥黎為首的一批著名的科學家勇敢地起來捍衛達爾文的學說。在一次次的論戰中,他們不僅贏得了論戰的勝利,而且使達爾文的進化論思想得到了廣泛的傳播與發展。在此影響下,《物種起源》很快被翻譯成世界上幾種最主要的文字,傳播到世界各地,並使進化論思想獲得了世界科學家的承認。

《物種起源》的出版,對生物學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使生物學繼物理學、天文學及化學之後,從宗教神學中解放出來。他第一次把生物學放在完全科學的基礎上進行研究,從而完成了生物學的偉大革命,促進了生物學的發展。他對世界上各種各樣的自然現象進行了科學地闡釋。促使人們按照自然法則去進一步研究物種變異的原因和進化過程,它大大推動了種係發生分類學、進化形態學等19世紀生物科學各個分科的形成與發展。

1882年4月19日,達爾文在家中逝世,享年73歲,英國為他舉行了國葬。他臨終時說的一句話是:“我一點也不怕死。我難過的隻是我已經沒有力氣把我的研究繼續下去了。”

空想社會主義

科學社會主義產生以前出現的帶有空想性質的社會主義學說。隨著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產生而出現。19世紀初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矛盾開始顯露,空想社會主義思想因而盛行。以法國的聖西門、傅利葉和英國的歐文為主要代表。他們尖銳批評資本主義製度,對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中的種種弊病進行分析,力圖找出資本主義罪惡的根源;提出了未來社會的一些積極主張和設想,首次將社會主義作為新生產體係提出,論證社會主義製度下生產組織和勞動生產率將優越於資本主義;並預見到共產主義社會的一些特點,如消滅城鄉對立,消滅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對立,國家的消亡及婦女解放等。它是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之一,但是沒有闡明資本主義剝削製度的本質,未能發現資本主義發展的規律,也沒有找到社會創造者的社會力量。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工業革命不僅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同時還引起了生產關係發生了巨大變化,整個社會分裂為兩大相互對立的階級——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隨著經濟危機的發生和廣大工人為了改善自身的處境,19世紀30—40年代,歐洲爆發了三次大規模的工人運動。這三次工人運動,標誌著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鬥爭進入新的階段。雖然這三次起義最後都失敗了,但它使越來越多的人感到無產階級革命迫切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導,這就為馬克思主義的產生提供了充分條件。

馬克思、恩格斯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創立者。在長期的革命實踐和理論研究中,他們一方麵深入工人群體,揭露並分析資本主義製度弊端:另一方麵,他們廣泛汲取人類優秀文化成果,特別是對當時出現的德意誌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英、法的空想社會主義學說加以批判地繼承,從而創立了馬克思主義理論。

1847年2月,“正義者同盟”在倫敦召開第一次代表大會。馬克思雖因經濟困難未能出席,但大會根據馬克思的提議,將“正義者”改名為“共產主義者同盟”。以“全世界無產者,團結起來”代替了“人人皆兄弟”的口號。大會委托恩格斯草擬《共產主義者同盟章程》。“同盟”的改組宣布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黨的建立,它是無產階級國際團結的最初組織形式,為第一國際的建立奠定了基礎。1847年11月29日,馬克思和恩格斯出席了在倫敦召開的共產主義同盟第二次代表大會,並受大會委托起草同盟綱領,這就是1848年2月發表的《共產黨宣言》。

《共產黨宣言》運用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這一唯物史觀的原理,剖析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產生、發展的曆史過程,揭示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共產主義必然勝利的客觀規律;對資本主義社會各階級的曆史地位和無產階級的特性作了科學的分析,論證了無產階級作為資本主義的掘墓人和共產主義建設者的偉大曆史使命;總結了人類曆史上階級鬥爭的經驗,特別是總結了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鬥爭經驗,論證了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是無產階級獲得解放的根本道路。《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誌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從此,它成為無產階級進行鬥爭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

克裏米亞戰爭

公元17世紀末18世紀初,俄國經過彼得大帝改革以後,經濟、文化方麵都有一定的發展,國家的綜合實力有了明顯提高。與此同時,沙俄還建立起一支龐大的陸軍和艦隊,使俄國走上了對外擴張和爭奪霸權的道路。經過葉卡捷琳娜二世時期的大規模侵略,俄國的版圖急劇擴大。不斷地追求領土擴張成了曆代沙皇的既定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