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更更!76(1 / 3)

最終,得到虛擬電影選角機會的演員最後隻有三十多名。

這其中和楚墨熟識的就隻有蕭謹言和衛萱,這次得到機會的演員呈現了兩個極端,一種是聲名赫赫,頒獎禮常客的名流巨星,一種是還未出道或者因為種種原因一直不溫不火新人與萬年配角。

所有得到選角許可的演員,在測試之後通過特製的生物艙得到了一個基礎人設。

楚墨躺在生物艙裏,意識沉沉浮浮,像是跌進了深沉的睡夢中,一道淺淺的意識傳達了過來。

身份:不為人知的調查者。目的:活下去,找到真相。

然後腦海裏出現了一副宏偉的畫麵,深藍色的茫茫大海上,一艘藍白相間的郵輪行駛其間,接著畫麵轉到了大海上荒無人煙的孤島,充滿了一種蒼莽神秘的氣息。

給出來的電影世界信息算是少得可憐,而且身份和目的也十分模糊,不過換而言之開放性也極強,演員的行為很大一部分能推動劇情發展,就像一場真實的冒險,難道所謂的世界契合度就是從這裏麵做文章?這一點上官方發布的內容很籠統,畢竟虛擬科技剛剛出世,很多東西還是需要親身去探索才能體會得到,想到這裏,楚墨就果斷的在工作人員的指示下離開了科研大廳,出門和何安易商量了幾句後,馬上打電話召集團隊探討這個問題。

繼演員們選角結束後,十多位大導演也進入了生物艙,通過開啟旁觀視覺,讓他們提前熟悉虛擬電影場景,以便製作自定義觀看視角。

說到觀看視角,是虛擬電影出來之後才有的內容,因為連線到虛擬電影裏的觀眾,能夠通過多種視角來觀看電影。總視角是世界自動選定的,在發生了推動電影世界發展的場景裏往來切換的視角,和傳統電影比較類似,以電影世界為軸心,主幹分明,根據場景對電影世界發展的影響力來選定播放內容,比如同一時間,有兩個演員同時觸發了和電影世界有關的劇情,但一個對電影世界的影響最大,那總視角就會選擇最大的那個。

還有一種演員分視角,算是忠實粉絲的專用視角,這種視角是按照觀眾的選擇,將視角固定鎖定在某一個演員身上。

在演員進入虛擬空間的同時,連線虛擬電影的觀眾就可以實時觀看電影,同時可以自由在世界總視角和演員分視角中自由切換。

最後一種就是自定義視角,這個模式就是體現導演作用的時候了,畢竟之前的兩個視角,是虛擬電影自發生成或者鎖定的,鏡頭變化上比較平鋪直敘,比起傳統電影由導演們傳達出的鏡頭語言少了很多藝術性和故事連貫性。有很多例子都可以證明不同的鏡頭、構圖之下,即使是同樣的演員,同樣的場景,拍出來的效果也完全不同,甚至表達的內容也有所改變。

所以,在虛擬電影的大環境下,導演仍然有著不可取代的作用。而所謂的演員中心製也由此體現出來,原來是整個劇組圍著導演轉,現在是導演圍著演員轉,自定義視角下,導演就可以選擇合適的演員作為主角,繼而延伸劇情線索,換句話說,連導演也可以劃為虛擬電影演員的幕後團隊人員之一,不過往往一個導演可以同時擔任幾個演員的導演組成員。

理所當然的,導演自定義視角需要時間製作,會比實時連線要晚一些時間,主要是發掘虛擬電影的更多價值。

虛擬電影的利益劃分是按照觀看時間收費,在每個觀眾的觀看時間裏,觀眾觀看世界總視角的時間是按照出現的演員平均分成,演員分視角則是演員分成最高,自定義視角也需要對采用演員的畫麵進行再度分成,所以影協會長提到的演員中心製並不是空談。

楚墨打電話問了蕭謹言,得知他看到的東西和她大同小異,隻是他的畫麵裏多了一些實驗室器材,身份是目的不明的知情者,目的是將事情掩蓋下去,同樣讓人不知所以。留給每個演員的準備時間少得可憐,僅僅隻有十天,不過能得到這次機會的演員,掌握的知識麵和應變能力必然不會太差,而且一開始得到的基礎資料太少,一切準備隻能靠猜靠發揮,準備時間多少帶來的意義也不是很大。

蕭謹言那邊看到了實驗室器材倒是不錯,可以提供一個準備的方向。楚墨這邊基本上算是什麼都沒有,隻能從提到的調查者這個身份入手,既然是來調查,那或多或少要有一些特殊能力,而人設中沒有提及,意味著楚墨可以自由發散。

“調查者……警察、偵探、研究人員、特工、雇傭兵?不行,後麵兩個不行,真實場景裏麵,後麵兩個難度實在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