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章 科舉考試(2 / 2)

現在已經是春了,眼瞅著就要到夏了。

因為是第一次舉辦科舉,頗有點兒試試看的意思,所以也就沒有像後世那樣成型,舉辦什麼‘春闈’、‘秋闈’。

一年隻考一次。

這次考試也沒有像我們後世那樣的層層選拔,什麼秀才、舉人的,就是所有想考試的人,到了秋的時候來到盛京城裏,考那麼一次,就好了。

倒不是皇上想要這麼簡陋,實在是這考試還沒有形成規模。

先這是新政,每一項新政在布之前,人們總是要經過一陣兒觀望的,等到現真的是好事,大家才會蜂擁而上。

這世界上的每項政策都大抵如此。

更別對於皇上最希望招攬的那些貧民英才了,不是所有人都有那種破釜沉舟的勇氣,願意拋下本就不充裕的家產,千裏迢迢背井離鄉的來到盛京城裏來參加考試的。

可不是所有人都有這種魄力。

其次嘛,就是在科舉政策推行過程中所需要遇到的一些問題了。

想著簡單,可是真開始做的時候,問題還是既多又雜的。

比如考試的場地啊,考試的形式啊,試題是什麼呀,怎麼預防舞弊呀、等等。

這些東西都需要試驗,總結,確實也不適宜馬上勞民傷財的開始大規模的舉辦。

再者,皇上也確實要考慮到那些勳貴列強的感受。

皇上從來沒有想過要一口吃個胖子。

改革從來都要循序漸進,如‘溫水煮青蛙’一樣才不會引起強烈的反彈。

皇上本來也沒打算要借著一次的科舉就給朝中的勢力來個大洗牌。

若是一次變革個徹底,難眠就要和朝中的貴族階級來個硬碰硬的對決,這樣的話,無論是皇權獲勝,還是無奈妥協,總歸會對國家的穩定展產生不的撞擊。

這次科舉的主力應該還是一些家裏有些勢力和金錢的男子。

因為這樣的人家,才有能力供孩子讀書,並且支付他們進京趕考的路費。

這樣的話,也便明了,這次科考選拔的人才,仍舊多是一些貴族列強家的公子才俊。

如此也便不會受到更大的阻攔和反彈。

皇上不著急,慢慢來吧,時間過得越久,能吸引來的人才便也越多。

第一次科考結束了,這些由科舉選拔入朝廷的人才便會成為朝中一股新的勢力,同時他們的成功就是一張張活招牌,刺激著越來越多的人,走上科舉這條大船。

皇上一向是一個務實的人,他不是特別看重一個人會不會作詩,會不會寫文章,反倒更看重一個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因為這,科舉考試的試題和我們現代所知的八股文也是大不相同。

起來,倒更像是我們現代公務員的考試,問題也都是一些:稅收怎麼算呀?怎麼察漏稅呀?旱災了怎麼辦?大水了怎麼處理?瘟疫的預防措施和緊急處理?……

都是這樣在做官中會遇到的實際問題,經過彙總,而由皇上親自出的考卷。

皇上因為這些科考的瑣事忙得不可開交,唐菲也沒閑著。(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