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可怕,張大廚的毒蠱(2 / 2)

“阿勒米巴斯達亞呼嘿!詛咒之神,讓我眼前這個蔑視您的凡人嚐盡人間的折磨吧!”,張叔神情怪異嘰裏咕嚕念叨著聽不懂的咒語,‘呼!’張叔的白褂子爆開,露出裏麵花哨的布衣。這時候已經沒有時間去欣賞人家的“換裝魔術”了,因為從廚房儲藏室內傳來廚具叮叮當當的碰撞聲,有什麼東西過來了。

“我靠,會說外語了不起啊?”,宇文無極嘴上雖在調侃可不代表他就是魯莽無知之輩,他心裏很清楚那個張叔正在對自己下蠱,這蠱一定不是一般的蠱。

蠱在苗族地區俗稱“草鬼”,相傳它會寄附於女人身上,禍害他人。那些所謂有蠱的婦女,被稱為“草鬼婆”。苗族學者調查後認為,苗族幾乎全民族篤信蠱,隻是各地輕重不同而已。他們認為一些突發病症外,一些較難治療的如長期咳嗽、咯血、麵色青黑而形體消瘦等,以及內髒不適、腸鳴腹脹、食欲不振等症狀為主的慢性疾病,都是中了蠱。屬於突發性的,可用喊寨的方式讓所謂放蠱的人自行將蠱收回就好了;屬於慢性患者,就要請巫師作法“驅毒”了。這種令人生畏的蠱,並非苗人的專利。蠱術在中國古代江南地區早已廣為流傳。最初,蠱是指生於器皿中的蟲,後來,穀物腐敗後所生飛蛾以及其他物體變質而生出的蟲也被稱為蠱。古人認為蠱具有神秘莫測的性質和巨大的毒性,所以又叫毒蠱,可以通過飲食進入人體引發疾病。患者如同被鬼魅迷惑,神智昏亂。先秦人提到的蠱蟲大多是指自然生成的神秘毒蟲。長期的毒蠱迷信又發展出造蠱害人的觀念和做法。據學者考證,戰國時代中原地區已有人使用和傳授造蠱害人的方法。

傳說中製造毒蠱的方法,一般是將多種帶有劇毒的毒蟲如蛇、蠍、蜥、蟾等放進同一器物內,使其互相齧食、殘殺,最後剩下的唯一存活的毒蟲便是蠱。蠱的種類極多,影響較大的有蛇蠱、犬蠱、貓鬼蠱、蠍蠱、蛤蟆蠱、蟲蠱、飛蠱等。雖然蠱表麵上看是有形之物,但自古以來,蠱就被認為是能飛遊、變幻、發光,像鬼怪一樣來去無蹤的神秘之物。造蠱者可用法術遙控蠱蟲給施術對象帶來各種疾病甚至將其害死。對於毒蠱致病的法術,古人深信不疑,宋仁宗於慶曆八年(1048年)曾頒行介紹治蠱方法的《慶曆善治方》一書,就連《諸病而侯論》、《千金方》、《本草綱目》等醫書中都有對中蠱症狀的細致分析和治療的醫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