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這個世界上是有鬼的,人死之後一靈不滅便化為鬼,而後下陰曹入輪回再到紅塵曆練!也有人說人死如燈滅,最後塵歸塵,土歸土,世上又哪有什麼鬼呢,至少自己從未見過!這兩種人如果在一塊互相辯論的話恐怕是誰也說服不了誰的吧!隻怕他們打起來的可能性會更大一些!在這這兩種人中,我屬於前者,但我不會強求別人跟我有一樣的看法,我也不想以自己為標準去“糾正”任何人的世界觀,因為我雖不是什麼君子但我卻一直奉行“君子和而不同”的處世態度,我一向認為強行將自己的觀點加諸於別人身上是一種愚蠢且無謂的行為!但我不知道那些堅信這個世界上沒有鬼的人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這個世界上如果真的沒有鬼的話那人生該是多麼無趣啊!因為如果那樣的話,死亡就意味著終結,意味著永遠的失去所有的曾經!反之死亡則是另一種形式的開始,即便這種開始也未見得能找回失去的曾經,但終究還有一絲希望!不是嗎?!
我叫張小寒,家住泌陽縣塚子岡鎮許寨村,是個被稱為“垮掉的一代”的九零後!我出生的那天正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大寒,是日北風呼嘯朔雪飄飄,可把一家人折騰的夠嗆。我老爹為了紀念這一天就給我取了個名字叫大寒,結果告訴我媽後她老人家卻怎麼都不同意,原因是大寒大寒的聽起來像蒙古人似的,可我爸說那人家大汗還是蒙古皇上呢,怎麼就不好了?那個時候電視台正在播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傳》,兩人估計都沒少看!辯駁良久之後決定各退一步,就叫小寒吧,聽起來順耳些,同時也能說明是臘月的生日,這就是我名字的由來!但是說到家庭住址如列位所見那是一個很古怪的地名,塚子岡!杜工部有詩雲,“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塚向黃昏!”夫塚者,墳也!有人大概會奇怪為什麼地名中要帶個塚字呢,這多不吉利啊!其實任何地名的出現都自有其原因的,塚子岡當然也不例外!要說這塚子岡啊,其實就是我們那九裏山腳下的一個小土岡,翻過了塚子岡再往上爬就是九裏山了,九裏山自東北向西南綿延數裏,它的最高峰叫花山,山雖不大,該有的名兒那可是一個都不少的!據老人們說,秦朝末年有一位風水大家看出九裏山腳有一處吉穴,家中若有先人葬於此穴則後代兒孫必能封侯拜相,這件事被當時一個無業遊民聽說了,於是此人便將自己雙目失明的老娘活埋在了這處吉穴之中,他的母親被活活埋入地下之後忽然平地裏刮起一陣大旋風,旋風過後隻見那處吉穴之處竟然被旋出了一個小土岡來!數年之後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此人跟隨漢王劉邦打天下日後果然封侯拜相成不世偉業,他就是淮陰侯韓信大將軍!為人子者活葬其母實在有違天理倫常,天地也為之悲憤,所以韓信後來雖然功成名就但最終卻因功高震主被劉邦猜忌,最後更是借呂後之手殺了他,他終究是未得善終!這便是九裏山前活埋母的故事了!因為這九裏山腳的小土岡是韓信母親的墳,是座大塚,所以人們就稱它為塚子岡了!
當然了這僅僅是一個故事,我本人並不相信韓信會為了虛無縹緲的風水玄學就能活埋自己的母親,再說一個沒有真才實學的人就是把他一家都活埋在龍脈裏都沒用,而且就九裏山這個山名,在我們這一帶僅我知道的就有三個,就算有九裏山埋母這件事也未必就是我們這座山!所以說塚子岡還真不一定是個塚。不過我們這倒還真有有一座有名有姓的大塚,誰的墓呢?焦芳!現在應該很少有人知道他了,焦芳是明正德年間一位官至閣老的重臣,民間傳言當年河南大旱是因為出了旱魃,無數地方的老百姓都聞風而起到處掘古墓打旱魃,可是卻無濟於事,也不知過了多久旱情雖然終於的到了緩解,但田中作物早已盡數旱死,糧食更是顆粒無收!是他為河南父老向皇上求情免了河南全境三年賦稅,此舉活人無數功德無量,河南人無不對他感恩戴德,他去世之後落葉歸根,埋骨桑梓,拜祭之人無數。其後數百年即便是盜墓賊最為猖獗的時候也沒人動他的陰宅,因為他是河南百姓的恩人!不過因為他曾在政治上依附於閹黨,與大太監劉瑾來晚甚密,所以焦芳在曆史中得到的評價並不算高,但客觀的講在那個閹黨橫行的朝代想要一展抱負又怎麼可能做的到不與太監有半分往來,真要這麼做的話隻怕他早就被逼致仕或者被人害死了,那他又怎麼能留有有用之軀拯救無數河南父老呢?他的墓至今仍在塚子岡上,我小時候還經常去那裏玩,墓前的石人石馬石象等石雕更是我幼時不可或缺的玩伴!所以說如果說塚子岡的名字來源是因為焦芳墓的話我倒覺得大有可能!
塚子岡名字的來源其實並不太重要,因為我真正想要說的地方是塚子岡後那個叫九裏山的山脈的主峰,也就是那個叫花山的地方!說花山是主峰也不過是瘸子裏麵挑將軍,花山本身也並不是如何的奇崛險峻,僅僅是比其它幾個山頭略高而已,但是在我老家來說九裏山便是本地名副其實的喜馬拉雅山,花山便當仁不讓的是珠穆朗瑪峰了,因為它最高嘛!但它與其他山頭它最大的不同之處並不是高度,而是花山的山頂上有一座道觀!一直以來我對花山有一種特殊的感情,之所以如此則是因為當年還十分幼小的我便已經跟那裏結下了不解之緣!其實那不應該算是嚴格的道觀吧!因為首先它規模極小比一個農家小院也大不到哪去,其次是雖然那裏很是狹窄但裏邊供奉的神仙卻是頗為多樣!它的正殿之**的是花山奶奶,花山奶奶她老人家是我們本地的保護神,常言道,“縣官不如現管”,所以說花山奶奶雖然神位不高但在我們本地人修的廟宇裏她占正殿乃是題中應有之義!但其他各殿可就著實有些混亂了,因為供奉的神像既有道家三清祖師又有西天如來佛祖,偏殿之中更甚,左是包龍圖,右立孫大聖,實在是有些......怎麼說呢,不太和諧吧,或者說,太過和諧了!而我堅持認為這是一座道觀隻是因為那個對我一生有極大影響的人是一個正宗的正一教茅山派弟子!道觀門口掛著一副他親手所書,親手所刻的對聯,一直掛了很多年,很多年!那副對聯的上聯是:“胎生濕生卵生,生生不息!”下聯是:“天道地道人道,道道無窮!”他是我的師父,也是我的朋友和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