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 譚小車是我叔(1 / 2)

白明溪沒回黃大仙廟,直接跟著宋大嬸去了東頭譚家,這個村子不大,分東頭西頭,黃大仙廟在西頭村後頭。

順著村裏大道走了有十來分鍾,宋大嬸就帶著白明溪拐進了過道,過道就相當於胡同的意思,隻不過叫法不同。

“你看那門口豎著半截石頭磨的,就是譚家,這個譚家和另外兩個譚家是一家子,這個是本家,家裏有族譜。”

以前的一家子和現在的一家子可不同,就算在農村,一些講究的,也會給自家弄個族譜記載著,不過大多數的莊稼人沒讀過書,也不願費這事。

譚家的本家就是一個很的院子,這邊地皮不值錢,兒子長大娶了媳婦就會在房前房後蓋新房,搬出去另住,所以現在譚家隻有夫婦二人居住。

譚家夫婦如今有五十出頭,都是淳樸的莊稼人,也許是年輕時候風吹日曬的,現在看上去六十都有人信,白明溪覺得叫大爺不合適,畢竟她父親活著,也五十來歲了,隻好叫譚大叔。

“宋大妹子,你今這是有事啊?咋這時候來了?”譚大嬸和宋大嬸都認識,招呼著她坐下。

宋大嬸也不客氣,坐下嘮了兩句嗑,招手叫白明溪道:“這俊姑娘是城裏的記者,這不是在收集啥材料,給咱村做作宣傳,我想譚哥譚嫂都是村裏的老人,村裏啥事不知道,這不就帶著她來了嗎。”

著示意白明溪,“大妹砸,有啥事你就問譚哥譚嫂,村裏的事沒有他們不知道的。”

宋大嫂幹的就是保媒的行當,別的本事沒有,這張嘴是又巧又甜,兩句話的譚家夫婦心裏都十分受用,恨不能立馬就些掏心窩子的話。

白明溪示意性的問了幾個村裏的曆史,譚家夫婦知道的很多,而且越越有興趣的樣子,她見這麼下去,這兩位恐怕要和她秉燭夜談了,立刻切入主題。

“大叔大嬸聽過譚車嗎?”白明溪裝作若無其事地問道。

這話一出來,原本健談的二老,頓時不做聲了,臉上的笑容也有些僵硬。

“姑娘從哪聽的這個名字?”譚大叔瞪著一雙眼睛,沉著臉問道。

白明溪嚇了一跳,看這兩位的神態,這譚車別不是跟他們有仇!

“那個……來的時候在公共上聽人的。”白明溪怕壞了事,隻好先編了瞎話。

譚大嬸拉著臉,看了白明溪一眼。

白明溪清楚地感覺到了這雙眼睛裏的譴責,有些窘迫起來。

“姑娘你實話,你到底是怎麼知道這個名字的。”譚大叔也冷了臉。

宋大嬸見氣氛要僵,連忙笑道:“嫂子這瓜子炒的不錯,家裏還沒有,再給我來點。”

一向好話的譚大嬸此刻沒吭聲,看了譚大叔一眼。

任是宋大嬸嘴再巧,對方不搭話茬,她也無計可施,隻好看向白明溪,搞不懂這個譚車是什麼人,怎麼一向老實巴交的譚家夫婦聽了,會這麼不給好臉子。

白明溪見蒙混不過去,隻好道:“我來的時候,他和我坐一輛公共,一起下的車,所以認識了……咦,起來,他好像沒進村,順著大路向前邊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