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明斯克會戰——納粹德國閃電戰一舉成功(1)(1 / 3)

明斯克會戰

納粹德國閃電戰一舉成功

蘇德開戰僅僅6天,德軍便長驅直入蘇聯腹地300多公裏的明斯克城。德軍的裝甲部隊像切蛋糕一樣從西側切入插到底部合圍,這塊蛋糕便落到德軍的餐盤。蘇聯50萬大軍在合圍圈裏盡管拚命衝殺,也難逃被殲滅的命運。明斯克城化為一片焦土,33萬蘇軍士兵成了德國人的俘虜。

1935年,反共產主義的希特勒德國崛起,使蘇聯的領導集團憂心忡忡。布哈林曾在《真理報》撰文,力陳德國在軍事上的重新武裝是蘇聯的心腹大患,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它用一隻手抵擋英法的進攻,另一隻手把俄國打得屈膝投降,決不能對它喪失警惕。

但斯大林此時把全部精力都用在消滅潛在的敵人身上。他發起的駭人聽聞的大清洗運動,使數十萬人被處決。所有列寧同時代的老布爾什維克幾乎都從肉體上被消滅了。軍隊中的高級指揮官殺得隻剩下十分之一的幸存者了。

1938年,蘇聯的大清洗運動結束。這時的希特勒德國羽翼已豐,刀鋒閃亮,正殺氣騰騰地準備拿捷克斯洛伐克開刀。而蘇聯的軍事機器全然沒做好戰爭準備,斯大林開始著急了。他鼓動英法共同保證捷克斯洛伐克的安全,但英國首相張伯倫對蘇聯懷有根深蒂固的厭惡和不信任感。他認為蘇聯存心不良,他在給他姐姐的信中寫道:“我懷疑俄國人的動機,在我看來,它似乎與我們的自由觀念毫無共同之處,它隻是挑撥是非,唯恐天下不亂。”

英法拒絕與蘇聯合作抵製德國對捷克斯洛伐克的吞並。英法在慕尼黑的軟弱退讓,使希特勒不費一槍一彈便占領了捷克斯洛伐克。希特勒由此也加深了對蘇聯的仇恨。

1939年,德國的戰爭叫囂更是咄咄逼人。斯大林為了避免對德戰爭,采取了討好德國人的舉措,把猶太人出身的外長李維諾夫換成莫洛托夫。德國於5月30日表示願意和蘇聯關係正常化,兩國開始了秘密會談。與此同時,蘇聯與英法的談判也在緊張進行。

4月15日,蘇、英、法在莫斯科開始了談判。雙方由於目的不同,使得達成協議的可能性極為渺茫。英法企圖誘使蘇聯接受單方麵承擔義務的條款。他們既要求蘇聯在德國把侵略矛頭指向西方時給予幫助,但又拒絕承擔對等的相互義務。蘇聯則希望通過談判建立一個歐洲集體安全體製,借以遏止住即將爆發的戰爭。談判一開始,蘇聯方麵即建議:一、蘇、英、法簽訂一項為期5年到10年的互助條約,一旦締約國遭到侵略時,其他締約國應提供包括軍事援助在內的一切援助;二、當位於波羅的海和黑海之間與蘇聯毗鄰的東歐國家遭到侵略時,蘇、英、法應在最短時間內,討論和確定在上述兩種情況下進行軍事援助的規模和方法;三、蘇、英、法三國在展開公開軍事行動後,未經三國一致同意,不得同侵略者單獨進行任何談判和締結和約。英法代表卻提出:如果英法因援助波蘭和羅馬尼亞而卷入戰爭,蘇聯則有立即援助英法兩國的義務;如果蘇聯因援助東歐任何一個國家而卷入戰爭,英法則無援助蘇聯的義務。英法這種企圖使得三國政治談判毫無進展,陷入停頓狀態。

7月間,歐洲局勢日益緊張,戰爭有一觸即發之勢。為使三國談判取得成果,蘇聯政府建議舉行軍事談判。英法匆匆拚湊了一個級別很低且未經充分授權的人員組成的使團赴莫斯科。本來從倫敦乘飛機到莫斯科隻需一天時間,而英法代表卻故意乘一艘很慢的郵船,整整航行了一個星期,8月11日才到達莫斯科,英法代表甚至連證明其可進行談判資格的全權證書都沒有帶。

與英法形成鮮明對照的是,蘇聯代表團由國防人民委員即國防部長伏羅希洛夫掛帥,成員包括有總參謀長、海軍司令、空軍司令等。在談判過程中,蘇聯主動提出了三國協同作戰的具體計劃,要求在蘇、英、法在歐洲遭受法西斯進攻的情況下,共同采取軍事行動。蘇聯願意一開始就派出136個師、5000門火炮、1萬輛坦克和5000架飛機參戰。英方代表則吞吞吐吐地說,他的政府隻能派出5個正規師和1個機械化師。法國代表則稱法國的兵力是“高度機密的數字”,遲遲不肯回答實質性問題。除此之外,英法仍重彈政治談判中的老調,隻是要求蘇聯方麵承擔保衛東歐鄰國及援助英法的義務,自己卻拒絕對蘇聯承擔對等的義務,也不願向波羅的海沿岸國家提供擔保。在波蘭問題上,雙方分歧更大。蘇聯認為:蘇聯和德國無共同的邊界,隻有讓蘇聯軍隊通過波蘭國土才能援助英法和波蘭。但在英法的慫恿和支持下,波蘭政府卻表示拒絕讓蘇聯軍隊通過波蘭領土去迎擊敵人。這樣,也就排除了蘇聯援助波蘭的可能,三國軍事談判遂陷入僵局。

鑒於兩次談判久拖不決,8月21日,伏羅希洛夫發表聲明,認為蘇聯政府有一切理由對英法是否想同蘇聯進行實際而認真的合作表示懷疑,從而不得不宣布長期休會,給這場談判畫了個句號。

當時的蘇聯麵臨著兩線作戰的危險局勢。在蘇聯東部,德國的法西斯盟友——日本,在1938年7月挑起“張鼓峰事件”後,又於1939年5月挑起“諾門坎事件”。鑒於蘇、英、法談判無法進展,斯大林轉而希望能與德國達成某項協議,從而在兩國之間避免戰爭。不可否認,這其間當然也有禍水西引之意。

對英、法、蘇三國進行的談判,希特勒本已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並恨得咬牙切齒。早在占領捷克斯洛伐克之後,他便製定了於9月1日入侵波蘭的“白色方案”。可能的蘇、英、法同盟無疑是實施“白色方案”的最大障礙。如不能拆散蘇、英、法可能的聯盟,使蘇聯置身事外,德國將重蹈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東西兩線同時作戰的覆轍。希特勒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的戰敗中清醒地認識到:德國必須避免兩線作戰。他很快就發現:拆散蘇、英、法結盟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搶先與蘇聯結盟。希特勒與斯大林的想法不謀而合。

8月15日晚,德國駐蘇聯大使舒倫堡奉命拜會了蘇聯外交部長莫洛托夫,並向他宣讀了德國外長準備來莫斯科商討蘇德關係的電報。莫洛托夫以極大的興趣聽完了電報後,問道,德國政府是否有興趣在兩國之間簽訂一項互不侵犯條約呢?如果蘇德聯合擔保波羅的海沿岸國家安全的話,德國認為怎樣?

莫洛托夫的建議正中希特勒的下懷。他對蘇聯迅速作出反應喜不自禁,於是作出了更具體、更痛快的答複。因為此條約將使蘇聯置身戰爭之外,使他放心大膽地進攻波蘭而不必擔心蘇聯幹涉。盡管德國表麵上仍沉著氣,實際上已經是急不可待:時間已屆8月中旬,離“白色計劃”規定的最後進攻期限9月1日僅剩下10多天了,實施“白色計劃”的部隊已集結完畢,如不能爭取蘇聯中立或置身戰爭之外,德國可能腹背受敵,這對德國來說將是致命的。因此,納粹外長裏賓特洛甫在給舒倫堡大使的第二封電報後麵又加上了一段“附言”:“我要求你再一次把這一指示逐字讀給莫洛托夫聽,並且要求立即知道蘇聯政府和斯大林先生的意見。”

8月17日,蘇聯對德國的電報作出了冷淡的反應。對裏賓特洛甫要求訪蘇的提議,蘇聯政府連提都沒有提到。斯大林此時扮演了一個精明的角色,使蘇聯獲得了最大利益。

8月18日,希特勒接到舒倫堡大使的報告後焦急萬分。晚間,發了一封“特急電報”,要求大使立刻再次晉見莫洛托夫,並且盡可能爭取同他會談,聲明德國外交部長要求立即動身去莫斯科,外交部長將由元首授予全權,來全麵地而且最後地解決全部問題。

8月19日晚7時10分,望眼欲穿的大使回電終於來了。大使在報告裏說,他當天下午4時30分去克裏姆林宮拜見莫洛托夫時,對方交給他一份互不侵犯條約草案,並且告訴大使:德國外交部長可以在8月26日或27日到莫斯科來。德國人無論如何也不能等到那個時候。希特勒不得不強壓怒火,於8月20日下午6時45分,又發急電至莫斯科,並命大使迅速將電報交給莫洛托夫。在電報中,希特勒表示接受莫洛托夫提出的互不侵犯條約草案,並敦促斯大林:

鑒於我們兩國都有建立彼此關係的願望,最好不要喪失任何時間。我因此再次建議你在星期二(8月22日)接見我的外交部長,至遲在星期三(8月23日)。德國外交部長有充分的權力來擬定並簽訂互不侵犯條約和議定書。鑒於目前的國際形勢,外交部長在莫斯科隻能逗留一天,至多兩天,再長是不可能的。我將十分高興地得到你盡早的答複。

8月21日晚上9時35分,斯大林的回電終於來了。斯大林在回電中說:“我希望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將成為改善我們兩國關係的一個決定性的轉折點。我們兩國人民都需要彼此間的和平關係。德國政府讚成締結一項互不侵犯條約,為在我們兩國之間消除政治方麵的緊張狀態並且實現和平與合作提供基礎。蘇聯政府命令我通知你,他們同意馮?裏賓特洛甫先生在8月23日到達莫斯科。”

裏賓特洛甫一行32人終於如願以償地在8月22日正午抵達莫斯科。會談進行得很順利,根本沒有任何困難就同蘇聯人達成了將使蘇聯置身戰爭之外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雙方在條約上簽字的分別為莫洛托夫和裏賓特洛甫。該條約使希特勒可以放心並放手地進攻波蘭。

蘇聯通過“裏賓特洛甫-莫洛托夫條約”爭取了時間。斯大林與蘇聯政府都清楚與希特勒的戰爭最終不可避免。但斯大林希望戰爭能在1943年或1944年以後爆發,蘇聯能爭取到4至5年的時間。條約簽訂後,蘇聯利用條約與希特勒達成的默契,與之劃分勢力範圍,搶在希特勒之前吞並或部分占領周邊小國家,建立有效的戰略防禦地區。

蘇德簽訂互不侵犯條約僅過了一周時間,德國便於9月1日在預定時間實施其“白色方案”,對波蘭發動了大規模軍事入侵。百萬德軍在一夜之間如潮水般湧入波蘭,波蘭危在旦夕。

9月3日下午,德國據《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之密約(即以屬於波蘭的西烏克蘭-西白俄羅斯西部為界分割東、西波蘭,劃定德俄兩國在波蘭勢力範圍的規定)給莫斯科發去特急加密電報,邀請蘇聯參加對波蘭的軍事行動,電報稱:“德國有把握在幾個星期內擊敗波軍,那時,德方將把莫斯科協議中劃歸德國利益範圍的波蘭西部置於軍事占領之下。但是,為了軍事上的原因,我們自然還要對那時盤踞在俄國利益範圍的波蘭東部的波蘭軍隊采取軍事行動。蘇聯是否願意在適當時機出兵,打擊蘇聯利益範圍內的波蘭軍隊,由自己來占領這片領土?”

9月5日,德國人又急切地敦促蘇聯出兵。蘇聯仍無動於衷。9月中旬,德國開始向蘇聯利益範圍的波蘭東部即西烏克蘭與西白俄羅斯擴張。17日淩晨3時,莫洛托夫的代表波將金向波蘭駐蘇聯大使格夫波夫斯基宣讀了一份照會,聲言:戰況表明,波蘭國家已名存實亡。為保護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居民的生命財產,蘇聯政府決定出兵占領波蘭東部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