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4章 日本真的是無條件投降嗎(1 / 3)

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結束快60年了,每當人們回憶起剛剛停戰時的喜悅心情,總是帶有某種傷懷之感。

當年被中國派往東南亞盟軍緬甸戰場,仰光解放後被轉派到以澳大利亞為基地的英國太平洋艦隊做隨軍記者的黎秀石教授,在紀念二戰60周年的前期,撰寫文章,回顧了在日本投降期間作為重慶《大公報》記者在東京采訪的日本投降的全過程,並提出了自己的一些令人警醒的觀點。

1945年9月2日上午7時半,黎秀石作為重慶《大公報》隨英軍太平洋艦隊的記者登上停泊在東京灣的美艦“密蘇裏”號的甲板上,他將親眼目睹日本的投降簽字儀式。

受降儀式開始。由於中國首先抗擊日本侵略,奮戰時間最長,因此九國代表入場的次序以中國為首。8:15,中國受降全權代表徐永昌上將率領著隨從5人走向舉行受降儀式的甲板。他精神飽滿,態度嚴肅而沉著。美國、前蘇聯、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荷蘭、新西蘭的代表跟隨在後麵。8:45,日本外務大臣重光葵代表日本政府,日軍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本大本營前來求降。

9時整,盟國受降儀式開始。主持受降儀式的麥克阿瑟首先講話,他說,各參戰國代表聚集於此來簽署一項莊嚴的協定,以使和平得以恢複。

接著,麥克阿瑟指著甲板上擺好的桌子,叫日本代表前來在降書上簽字,先是重光葵,後是梅津美治郎。

受降書簽署由麥克阿瑟以盟軍統帥的名義首先開始,其次是尼米茲海軍上將以美國全權代表的名義簽署。接著是中國全權代表徐永昌將軍。黎教授在描寫此時此景時,寫道:“此時是9:10,我眼眶充滿了淚水,一種從來沒有感受過的情緒湧上心頭。”

受降儀式結束後,黎教授走向徐將軍,請他說幾句話。徐將軍沉思了一會兒,一字一句慢慢地說道:“今天是要大家回想的一天。今天每一位在這裏有代表的國家都可以回想一下過去,假如它的良心告訴它有錯誤,它就應當勇敢地承認錯誤而懺悔。”

黎教授對徐將軍說出“懺悔”一詞很是好奇,便請徐將軍進一步說明“懺悔”的含義。徐將軍稍微搖一下頭,不願再說下去。

采訪結束後的一段時間裏,黎教授始終思考著徐將軍所說的“懺悔”一詞。漸漸地黎教授懂得了其中所包含的東西:日本軍閥和盲從軍國主義的那部分日本人是造成亞太地區十多年來大災難的罪魁禍首,自應認罪懺悔。而戰勝國的懺悔,卻更是令人心酸的懺悔。

中國應該懺悔。中國土廣民眾,但內戰不息,竟讓小日本有機可乘,步步進犯,結果招架無力,一再受辱,實在愧對祖宗。

英國自應懺悔。本世紀初,日本的侵略野心就已經暴露無遺,但英國卻與日本結盟,養虎為患。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又與納粹德國締結互不侵犯條約,助紂為虐,造成全球浩劫。更可恥的是1941年,日本為了抑製中國的抗戰,對中國進行封鎖,此時,英國便與日本妥協,封閉了盟軍援華物資的惟一陸路交通滇緬路。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攻占南洋地區,當日本打到緬甸,英國政府轉而求我國派遣遠征軍入緬,援助在敗中的駐緬英軍。英國政府當年這樣敵友不分,今天反思,能不慚愧?

美國也應該懺悔。日本已發動全麵侵華戰爭之時,美國還把大量廢鐵賣給日本製造槍炮。更令人氣憤的是美國總統羅斯福於1945年2月在前蘇聯的雅爾塔背著中國簽署《雅爾塔協定》,以侵犯中國利益和主權為交換條件,促使前蘇聯於德國戰敗後參加對日作戰。美國政府這樣對待抗日流血犧牲最大、奮戰時間最長的盟國,能問心無愧嗎?

懺悔的意義是警醒未來,希望在將來的日子裏不再發生類似的悲劇。但是,別人能否懺悔我們是幹涉不了的,自己懺悔後的警醒卻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