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師點撥立意技巧
立意,就是在準確把握題目的內涵和外延、仔細揣摩命題人意圖的基礎上,確定文章的主題或中心。
“意”是文章的靈魂,立意是否正確,直接關係到作文的成敗,意勝則文勝。清代的王夫之說:“意猶帥也,無帥之兵,謂之烏合。”沒有統帥的軍隊是烏合之眾,沒有主題的文章就沒有靈魂。
作文立意的一般原則可以概括為四字訣:準,即切題而不跑題;深,即深刻而不膚淺;穩,即穩妥而不走險;新,即新穎而不俗套。
那麼,怎樣才能夠在作文立意時做到不落俗套、富有新意呢?
一是,要學會思考,學會分析,學會比較,學會對任何事情都善於問個為什麼,避免在看問題時思維進入死胡同。隻有這樣,寫起文章來,你才會思維活躍,思路開闊,眼光獨特,超乎常人,立意新穎,不落俗套。例如,以“陽光”為話題寫作文,按照常規的思維,許多同學隻會想到自然界那普照大地、給人類以光明、給人間以溫暖的太陽,費盡心思去寫太陽的光輝、太陽的溫暖,或者寫太陽的好處等,殊不知,這樣的立意實在是太平常、太俗套了。
二是,要善於獨辟蹊徑,要有超乎常人的思維和眼光。仍以上麵所舉的以“陽光”為話題寫作文為例,我們可以活躍思維,開闊思路,展開充分的聯想,想到家長、老師的親切關懷、悉心照顧是陽光;想到同學、朋友的團結友愛、互相幫助是陽光;想到一本好書、一本雜誌、一篇含義雋永的文章,也是陽光;甚至有的同學還想到成長中一次給人教益的失敗和挫折、一次磨礪意誌的人生風雨、一次啟人心智的遠足旅遊、一次刻骨銘心的體育鍛煉、一次陶冶性靈的藝術實踐等也是陽光,陽光滋潤著我們的心田,伴隨著我們成長。這樣,寫出的文章不但立意新穎,不落俗套,而且別開生麵,能讓人耳目一新。
技法1:反彈琵琶
所謂反彈琵琶就是逆向思維,即思考問題時,不是從常規思維的方向思考,而是有意識地從反向進行思考。把這種方法運用到作文立意上,就是反彈琵琶。常見的“反彈琵琶”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種:
1.好與壞逆反。即把好的說成壞的,把壞的說成好的。例如:“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裏馬,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我們可以由這句話批評千裏馬不善表現自我,不善推銷自我,去體現自身價值。你說開卷有益,我偏偏要說,開卷也無益……隻是變換了一個角度,好與壞就可以逆反。
2.大與小逆反。即把大的說成小的,把小的說成大的。端木蕻良的《老鞋匠》寫老鞋匠一刻不停地為人修鞋:“鞋子修得稱心,走路的人加快速度,要節省多少時間,多做多少事呢”,“他不隻是個修補鞋子的人,他倒是一個為人們修補了流去時間漏洞的人”。把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人看得極為重要,這就是大與小的逆反。
3.前後反差鮮明的逆反。即情節的發展出現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有時又叫它情節逆轉。記敘文中,特別是小小說常用此法。結局往往出人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給人驚喜,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汪曾祺的《陳小手》,寫陳小手醫術高明,尤善接生。聯軍團長的太太難產,請陳小手接生。接生完,團長又是請酒又是送錢。當陳小手跨馬馳去時,團長卻從後麵一槍將他打死了。前後鮮明的反差將團長的陰險毒辣暴露無遺。
技法2:高屋建瓴
高屋建瓴法。本是指在房頂上用瓶子往下倒水,形容居高臨下的形勢。用於作文的技法,就是指作文要“大氣”,有高遠的立意。
作文要高屋建瓴,離不開寫作者的才識。有了才識,就具備了發展創新的意識和氣量,就從思想上有了把握全局與選擇目標的能力;有了才識,就能形成獨立之見,就有了超越平庸的氣概和膽略;有了才識,就有了創造的自信和能力,麵對機遇和挑戰,能全麵充分地展示自我。
可以說才識是作文的製高點,它決定了文章品位的高低。一些同學寫作文立意不遠的主要原因,是囿於自我的狹小天地,他們隻停留在記錄自己的見聞感受、喜怒哀樂、榮辱得失上,因而文章流於平淡,流於“小氣”。
那麼,文章怎樣才能寫得立意深遠而有才識呢?
1.不斷超越,拋棄小我為大家。深刻高遠的立意總是與“自我”無緣的,所以,在寫作時我們必須勇於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價值趨向和情感訴求;必須把現實生活融入作文中,放眼關注社會,用長遠的目光去審視生活,關愛生命,關注人生。
要超越自我,拓展視野,可以遵循由低級到高級、喜怒哀樂、榮辱得失,即我——家庭——集體、階級——民族、國家——人類——宇宙等。
2.運用發散思維,縱談古今中外。針對一個問題,從多個角度進行分析,尋求答案,由一點向四周輻射的開放性思考,便是發散思維。
發散思考的實質是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展開多角度思維。“縱”就是縱向思考,按時間順序,古往今來地聯想。它由過去、現時、未來三部分組成。“橫”就是橫向思考,按空間順序四麵八方地聯想。由“水”想到長江、黃河、黑龍江、塔裏木河……想到外國的江河湖海,都屬橫向思考,它能使認識向四周延伸拓展。
技法3:避實就虛
“避實就虛”的意思是指避開敵人的主力,攻擊敵人的薄弱環節;或指談論問題回避要害。作為作文技法,指的是由眼前的實在事物、景象或具體的事情寫起,水到渠成地揭示其寓意的手法。
“實”指的是提供的題目,材料是具體的現實生活中的人、事、景物和情理。實寫,重在刻畫事物的形象,或正麵描寫,或直接記敘,它總是按照客觀事物的實際麵貌進行具體描寫。
“虛”指抽象地寫。虛寫,重在調動讀者的想象,或側麵烘托,或間接墊襯,多為抽象的表現,它能跳出現實的束縛,通過創設情境,運用隱喻、象征等手法,為讀者留下廣闊的想象空間。如由真實的腳印聯想到人生的足跡;由腳下的道路聯想到成長的曆程;由房屋的窗戶聯想到對外的開放;由山澗的橋梁聯想到感情的溝通;由竹之有節聯想到人的節操;由葉落歸根的景象聯想到思鄉的情懷;由登高望遠聯想到“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的哲理,等等。
技法4:大題小做
所謂大題小做,就是將抽象、寬泛、能表現多個主題的範圍較大的話題從小的角度、小的側麵切入,把話題落實到具體的人、事、物和具體場景上,然後打開思路,構思成文。通常有以下幾種方法:
1.細化話題法。構思時,將話題切分為小的子話題,從中篩選出最拿手的寫。如以“變化”為話題,可立足於“路”的變遷,“燈”的變化,寫出時代的巨大變化;可以“昔日野菜無人問,而今野菜待嘉賓”為題折射出時代的巨變;可寫“電話進農家”反映農村的新變化;可用“奶奶們穿紅又掛綠”寫出老人的新觀念、新時尚。
2.添加成分法。在話題前、話題後或話題前後添加修飾性的詞語,使文章選材範圍指向更明確、更集中。以“幸福”為話題,可在前麵添,如“遊子思歸是幸福”;可在後添加,如“幸福是一種感覺”;可前添後加,如“享受幸福,享受生活”。
3.多方設問法。它指對話題進行審思,多問為什麼,以此使話題明晰,縮小選材範圍。如“理解”話題不妨發問,什麼是理解?彼此間為什麼要有理解?你理解別人嗎?……這種方法能迅速激活思維,誘發真情實感,鎖定寫作的切入點和激情點,並使思維逐漸深入,寫出美文華章來。
誤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