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子曰:“乾坤,其易之門耶﹗”乾,陽.物也;坤,陰物也。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以體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其稱名也,雜而不越。於稽其類,其衰世之意邪﹗夫易,彰往而察來而微顯闡幽,開而當名辨物,正言斷辭,則備矣。其稱名也小,其取類也大。其旨遠,其辭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隱。因貳以濟民行,以明失得之報。
第七章
易之興也,其於中古乎﹖作易者,其有憂患乎﹖是故履,德之基也;謙,德之柄也;複,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損,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製也。履和而至,謙尊而光,複小而辨於物,恒雜而不厭,損先難而後易,益長裕而不設,困窮而通,井居其所而遷,巽稱而隱。履以和行,謙以製澧,複以自知,恒以一德,損以遠害,益以興利,困以寡怨,井以辨義,巽以行權。
第八章
易之為書也不可遠,為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其出入以度,外內使知懼。又明於憂患與故,無有師保,如臨父母。初率其辭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茍非其人,道不虛行。
第九章
易之為書也,原始要終以為質也。六爻相雜,唯其時物也。其初難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辭擬之,卒成之終。若夫雜物撰德,辨是與非,則非其中爻不備。噫﹗亦要存亡吉凶,則居可知也。知者觀其彖辭,則思過半矣。二與四,同功而異位;其善不同:二多譽,四多懼,近也。柔之為道不利遠者,其要無咎,其用柔中也。三與五,同功而異位;三多凶,五多功,貴賤之等也。其柔危,其剛勝邪﹖
第十章
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道有變動,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雜,故曰文。文不當,故吉凶生焉。
第十一章
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當文王與紂之事邪﹖是故其辭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傾,其道甚大,百物不廢,懼以終始,其要無咎,此之謂易之道也。
第十二章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險。夫坤,天下之至順也,德行恒簡以知阻。能說諸心,能研諸侯之慮,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是故變化雲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往知來。天地設位,聖人成能,人謀鬼謀,百姓與能。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剛柔雜居而吉凶可見矣。變動以利言,吉凶以情遷,是故愛惡相攻而吉凶生,遠近相取而悔吝生,情偽相感而利害生。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則凶或害之,悔且吝。將叛者其辭慚,中心疑者其辭枝;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誣善之人其辭遊,失其守者其辭屈。
說卦傳
第一章
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幽讚於神明而生蓍[shī],參天兩地而倚數,觀變於陰陽而立卦,發揮於剛柔而生爻,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窮理盡性以至於命。
第二章
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分陰分陽,迭用柔剛,故《易》六位而成章。
第三章
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數往者順,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
第四章
雷以動之,風以散之,雨以潤之,日以暄[xuān]之,艮以止之,兌以說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
第五章
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
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
齊乎巽,巽東南也;齊也者,言萬物之絜[jié]齊也。
離也者,明也,萬物皆相見,南方之卦也。聖人南麵而聽天下,向明而治,蓋取諸此也。
坤也者,地也。萬物皆致養焉,故曰:致役乎坤。
兌,正秋也,萬物之所說也,故曰:說言乎兌。
戰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陰陽相薄也。
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勞卦也,萬物之所歸也,故曰:勞乎坎。
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第六章
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動萬物者,莫疾乎雷。撓萬物者,莫疾乎風。躁萬物者,莫熯[hàn]乎火。說萬物者,莫說乎澤。潤萬物者,莫潤乎水。終萬物始萬物者,莫盛乎艮。故水火相逮,雷風不相悖。山澤通氣,然後能變化。既成萬物也。
第七章
乾,健也。坤,順也。震,動也。巽,入也。坎,陷也。離,麗也。艮,止也。兌,說也。
第八章
乾為馬,坤為牛,震為龍,巽為雞,坎為豕[shǐ],離為雉[zhì],艮為狗,兌為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