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對自己家園的認識是有漸進性的,並不是一蹴而就一下子完成的。這種認識首先開始於對周圍環境的認知上,雖然這種認知有些時候帶有盲目性、偶然性,特別在人類社會早期階段,這種盲目性、偶然性表現得尤為突出。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智能的提高,有意識、有目的探索越來越多,發現的地方層出不窮,人類的視野得以以極快的速度拓展,同時,地理視野的拓展又反過來刺激了人們去更遠的未知的地方探索,這就導致了更多的地理發現。
腓尼基是地中海東岸的一個國家,位於地中海與黎巴嫩山脈鑲嵌的狹窄地帶。
腓尼基人居住的腹地是長滿森林的山地。倚山臨海的形勢,使他們在陸上活動的餘地受到很大的限製,隻留下海上唯一的對外聯係通道。腓尼基人適應了這種獨特的地理環境條件,成為最具有航海旅行天賦的中東民族。
腓尼基人利用黎巴嫩地區生長茂密的雪鬆來建造船隻。他們的船隻是一種原始的平底小舟,長度不超過20米。船上有短凳,供30名槳手就座劃行。船中央有一空艙,用來堆放貨物或供人乘坐。船有一麵風帆,但隻有當風從背後吹來時,才可減輕槳手的劃行難度。腓尼基人就是劃行這種簡陋的小舟,小心翼翼地沿著海岸航行,從一個島嶼駛向另一個島嶼。腓尼基人逐漸地認識了地中海,並在地中海沿岸各地建立了海外商行,從塞浦路斯島和羅得島,一直分布到赫爾克列斯之柱。他們甚至早在公元前1100年,已越過赫爾克列斯之柱,在地中海以外建立了海外商行,如處在浩瀚的大西洋中的加德斯島。從加德斯島他們向北航行很遠,直到錫利群島,也許已到達大不列顛群島了。腓尼基人通過航海證實大海是沒有窮盡的,於是一個新觀念便由此產生,並到處傳播開來:“已知世界是一個島嶼,它的四麵八方都被海水所圍繞。”這種早期的關於已知世界的地理知識一直流傳下來,對古代地理學思想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腓尼基人在航海中獲得的地理知識,錫利群島成為埃及人和美索不達米亞人陸地上的地理知識的極好補充。然而,應當指出的是,腓尼基人畢竟是一個商業民族,是西方最早的商業探險者。他們的航海並非受到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驅使。作為商人,他們並不熱心觀察自然現象和報道航行中的見聞。相反,他們還小心謹慎地保守著航道的秘密。因此,腓尼基人對地理知識進步的貢獻,有著一定的局限性。腓尼基人的航行幾乎純屬商業謀利目的,主要是為了尋找那些對古代人來說是貴重的物品,例如貴金屬銀,生產青銅器所必需的錫,用來製造紅顏料的貝殼、香料和琥珀等。正是為了尋找錫礦,他們冒險航行出地中海直到卡西特利德群島;為了尋找琥珀,他們航行直到波羅的海沿岸。至於香料則是在阿羅馬特(今索馬裏)找到的,由此可見,腓尼基人的航海範圍是相當廣的。盡管他們對自己的航行嚴守秘密,但是關於地中海和大西洋航行的許多地理知識和發現仍然迅速傳播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