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節 企業並購後品牌整合複雜適應係統特征與機製(1 / 2)

複雜適應係統(Complex Adaptive System:CAS)理論認為複雜係統對環境的適應是係統複雜動態的重要原因。適應性是CAS生成複雜動態模式的主要根源。結合生態學相關理論,用CAS相關理論解釋企業並購後品牌整合係統,分析與描述並購後品牌整合係統的運行、學習和適應行為的本質,可以得到許多有益的結論。

並購後的品牌整合係統是對並購企業、目標企業及它們各自原有品牌及品牌生態係統的整合。由於品牌的生態屬性,決定了在並購後品牌整合中的複雜適應性,它既具有管理學、係統學的特征,也具有生態學的某些特征,在並購後品牌整合係統構建中要綜合考慮跨學科的不同屬性特征對並購後品牌整合的影響。並購後品牌整合中的品牌生態係統屬於典型的非線性CAS係統,若按適應複雜係統理論進行分析,並購後品牌整合係統具有CAS的聚集、非線性、流、多樣性、標識、內部模型以及“積木”等7個基本點,可具體闡述如下:

1.並購後品牌整合係統的聚集特征

在CAS中,聚集反映了係統不同層次行為主體之間的有效協調和共生特征。通過係統成員、品牌及產品等的聚集形成並購後品牌整合係統的複雜結構。並購後品牌整合係統的構成成員均屬於具有適應性的主體,並購後品牌整合係統以旗幟品牌為龍頭,按照並購後組織長遠戰略規劃及近期利益最大化的原則,聚集了包括品牌企業、供應商、企業資源供應者、員工、經銷商、分銷商、零售商以及消費者等成員在內的多個利益相關者組成了一個整體係統,彼此行動組成協同一致的聚合體,各個成員依據自己在係統中的貢獻或地位獲得相應利益。在特定品牌生態係統的旗幟下,通過聚集而相互作用,以不斷適應環境。對並購後品牌整合係統來說,並不存在一個集中控製中心來控製各個主體的行動,但並購後品牌整合係統仍然可以通過適應性學習表現出一種有序狀態,正是這種主動性以及它與環境的反複的相互聚集作用,才是並購後品牌整合係統發展演化的基本動因。

人類學家格雷戈裏·貝特森(Gregory Bateson)指出,係統內(公司、團體和家庭)的行為都是共同進化的。按照貝特森的觀點,共同進化是一個比競爭或合作更為重要的概念,在商業界也是如此。因此,不僅要對品牌生態係統的競爭與合作進行研究,而且應重點開展對品牌“共同體進化”機製、模式等的研究[81]。用哈欽森(Hutchinson)的話來說,協同進化就是“生態的舞台,進化的表演”(the ecological theater and evolutionary play)。物種是演員,物種進化是演員在一定的舞台(生態關係)上進行的表演,這種進化表演受舞台背景的製約,舞台背景也要與演出內容相協調[83]。並購後品牌整合係統的協同進化不僅包括並購後品牌間的協同進化,還包括並購後品牌所處複雜生態係統中各利益共同體之間的協同進化。

2.並購後品牌整合係統的非線性特征

在單一企業品牌生態係統中,品牌所處的品牌生態鏈反映了品牌生態係統中品牌與品牌上下遊的相關利益者的合作關係,各品牌通過增值鏈發生直接或間接的聯係[84]。鏈模式有效地整合從供應商到生產者、分銷商、銷售者等價值鏈的不同環節。並購後的品牌整合中品牌不僅存在於品牌生態鏈上,它們可能共有某個供應商、分銷商等,並購後品牌整合係統內各關係利益人團體之間都存在著內在的雙向互動聯係和重疊交集現象,這使並購後品牌整合係統構成了一個極其複雜的整體[85,86]。換言之,在並購後品牌整合過程中,由於環境影響以及係統成員間的互動作用,係統行為呈現出複雜的非線性特征,常常出現偏離線性的突變、跳躍等非線性變化,有時甚至還會出現係統混沌。非線性發展體現著係統內存在動態正反饋或負反饋變量關係[87],這些關係能夠調節並購後品牌生態係統成長或衰竭,使並購後品牌生態係統的發展處於非線性狀態。

3.並購後品牌整合係統中的“多流並存”特征

在係統內,主體與主體之間存在信息、物質、資金等流動,而這些“流”的形態不同,功能各異,通過傳遞,實現係統流的“增值”與再循環,它們是保證係統正常運轉的基本條件[80]。這種流動包括係統內部流動和係統與外部環境之間的流動。從環境向係統的流動稱為輸入,從係統向環境的流動稱為輸出。輸入表現了環境對係統的影響,輸出表現了係統對環境的影響。輸入和輸出反映了係統和環境的相互作用。輸入作用於係統會引起反應,即係統的輸出,這個輸出就是係統的行為。行為是係統功能的表現。不同的係統有不同的功能,可歸納為五個方麵:即穩定、加工處理、流動、通信和控製[66]。係統內各種能量流動(如資金流、所有權流、知識流)是複雜的,但基本原則是共同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都伴隨著品牌信息傳遞,或者說是以品牌信息為引導的[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