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焰騰空(1 / 2)

“啊!?”我又驚又喜,急忙站起身來:“我舅舅在哪?”

畢博士說道:“魏達你別急,先聽我說,你舅舅是一周前突然主動找到了我們這裏來,我們確認了他的身份後也感到很震驚,當時他發著高燒,看起來身體的狀況十分糟糕,他交給了我一件東西之後便昏迷不醒,前天他醒來了,說他有個外甥叫魏達,讓我們一定要盡快聯係到他,於是我們費了好大的勁這才找到你。”

“那快帶我去看看他吧!”我迫不急待說道。

畢博士點了點頭:“可以,但我先給你看一樣東西。”

這時一直坐在旁邊的小青站了起來,走到牆角的一個保險櫃前,蹲下身子打開保險櫃,從裏麵取出一個長條的暗紅色木頭盒子交給了畢博士。

“這個東西是你舅舅交給我們的,你先來看一下。”說著,畢博士把盒子遞給了我。

我打開盒子,裏麵是一個卷軸,看上去應該有不少年頭了,我放下盒子,小心翼翼地把卷軸放在沙發上攤開,映入我眼簾的是一輻奇怪的畫。說它奇怪,因為它既不是山水,也不是書法,畫上方三分之二,看上去一片通紅,象是一團團熠熠燃燒的火焰,極為逼真,下方是一座橋,橋上站著許多人,抬頭看著上方的火焰,畫麵左上方,題著一排密密麻麻的小字,我對書法有些了解,看得出是王鐸體的行書。

畢博士問我是否認識這幅畫,我說從文字上看應該是清朝的東西,他點點頭表示讚賞,繼續說道:“這是清代書畫家吳有如晚年的作品,叫做《赤焰騰空》,上方的文字是‘九月二十八日,晚間八點鍾時,金陵城南,偶忽見火毯一團,自西向東,形如巨卵,色紅而無光,飄蕩半空,其行甚緩。維時浮雲蔽空,天色昏暗。舉頭仰視,甚覺分明,立朱雀橋上,翹首踮足者不下數百人。約一炊許漸遠漸減。有謂流星過境者,然星之馳也,瞬息即杳。此球自近而遠,自有而無,甚屬濡滯,則非星馳可知。有謂兒童放天燈者,是夜風暴向北吹,此球轉向東去,則非天登又可知。眾口紛紛,窮於推測。有一叟雲,是物初起時微覺有聲,非靜聽不覺也,係由南門外騰越而來者。嘻,異矣!’”

我說道:“聽上去象是描寫發現不明飛行物的事件。”

畢博士道:“對,這是被中國學者所公認的一段詳細生動的UFO目擊報告。火球掠過南京城的時間、地點、目擊人數、火球大小、顏色、發光強度、飛行速度皆有明確記述,然而各種猜測又不得其解。此畫約作於1光緒十八年,也就是1892年,在一百多年前,世人尚無飛碟和UFO之說法,畫家顯然未能意識到,這幅《赤焰騰空》圖,已成為今人研究UFO的一則珍貴曆史資料。”

我點頭表示了解,問道:“可這畫為什麼會出現在我舅舅手上?”

畢博士說:“這個我就不知道了,這畫本來保存在南京博物館,至於它到底為何在你舅舅手中,我們也不知道,因為事情太突然,我們也沒敢驚動警方,你舅舅醒來後也一直不肯透露畫是怎麼來的,他執意叫我們把你找來,說你來了他才肯說,所以,我們這才把你找來。”

我越來越好奇,不知道舅舅失蹤的這六年裏到底經曆了些什麼事情,於是要求他們立刻帶我去見他。

畢博士說可以,小青帶著我們來到了三樓最裏麵貼著號碼“26”的房間。

我心情有些緊張,不知舅舅變成了什麼模樣。

門被推開,屋子中間是一張床,一個男人躺在上麵,嘴上扣著呼吸器,旁邊是一排看上去極為複雜的儀器,應該是醫學用的,一個帶著口罩穿著白大卦的男人正在觀注著儀器上的數據顯示,並用本子記錄著,他看到我們進來,馬上迎了過來,摘下口罩對畢博士說道:“情況比昨天穩定了一些,但血壓和脈博還是有些快,心率不太穩,有間歇悸動現象。”

畢博士點了點頭:“王醫生,他現在神智如何,可以做交談嗎?”

“可以,不過他現在身體還是很虛弱,交談時間不要超過十分鍾。”

聽到這裏,我也顧不上許多,立刻撲到舅舅床前,搖晃著他的身體,叫著舅舅。

舅舅跟以前沒什麼變化,隻是瘦了些,臉色顯得很蒼白,聽到我的叫聲,他緩緩睜開雙眼,看到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