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選調生上任(1 / 3)

追溯至2000年左右特別是2005年來,那時候由於國家城鎮化加速,大量農村精英人才的流失,其次農村治理方式數千年來基本上保持一成不變的家長製和宗法製與現代社會的政治文明建設和民主法治的管理需要格格不入,再次農村利益化格局藩籬的形成,農村基層管理幹部的管理素質嚴重無法滿足現代農村發展的管理需求,最後也是由於大型擴招高等院校畢業生人數逐年攀漲同時由於國家經濟產業結構調整尚未到位以及高等院校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脫節,導致大學畢業生就業壓力一年蓋過一年,從1995年開始,我國部分省市地區開始實施“大學生村官”發展計劃,進入到了新千年後大學生村官實施的範圍就進一步擴大了。大學生村官一時之間得到了中央政府、部委以及地方政府的一係列的政策扶持,而且在大學生村官隊伍中還不乏走出了一大批優秀的基層管理幹部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先進典型。

2010年那個夏天,素有火城之稱的當C市在遭受毒辣辣的太陽炙烤的時候,張式從C市的唯一一所“985工程”高等院校畢業後,由於自身的原因也是從家庭角度考慮,他通過選拔考試成為一位大學生村官,在C市南川區三泉鎮一個自然村擔任了村委會主任,正是憑借敢拚敢打的精神加上靈活經濟的頭腦,在短短兩年之間在生態移民搬遷、農產副業經濟發展方麵做得有聲有色,這其工作成績甚至收到市委的高度認可,為張式的未來的人生發展不但積累了大量當地以及市裏的人脈資源關係,還憑借自己獨立投資新農村旅遊經濟建設中的農家樂項目使得其在自己24歲之時就賺取了自己的第一桶金在C市江北區新區府旁邊(地理位置稍微有點偏僻的地方)按揭了自己的第一套小兩房,更難得的是2013年春天,就在張式基層任職經曆還不到三年時被市委組織部欽定為當年選調生。

市委組織部部長韓征文也算是張式的伯樂還親口對張式這樣交待道:“小張,看你的樣子總是想起三十年前的自己,組織對你是寄以了厚望,好生幹吧!”

正是高層的重視,作為市委組織部直管的重點後備幹部培養對象的張式被派往巫加村擔任村當支部書記。

而巫加村,對張式而言一個熟悉而又陌生的行政村,熟悉時張式了解到未來的C市與周邊省份在打造省會3小時經濟圈的規劃中,作為C市最南部的區縣的最南部的一個行政村,將大有所為,經常在各種會議的講話中提到;陌生則是巫加村地理位置極為特殊,三麵均環高山峭壁,自然條件十分艱苦,雖然作為最南方的一個村落有可能作為C市對外發展南方橋頭堡,但是惡劣的自然條件讓巫加村交通條件一直以來都是全市最差的,極差的交通條件加上少數民族散落居住的高山村落讓外界對其知之甚少,似乎在這個我國西部最大的國家級城市中,巫加村已經被人遺忘,也正是這個原因讓張式和大多數人一樣對巫加村又是十分的陌生。

然而既然組織上有他的考慮與安排,張式還是在接到派遣文件的第二天便在早早的從C市出發,先是乘坐縣際班車抵達當地的區政府組織部受到他們的接洽後再派往當地鎮政府組織部門,在哪裏或許是當地官員熟知選調生和一班公務人員的差別再加之張式與市委組織部部長的關係,更是對其盛情款待,更是有鎮委書記毛書記等要員作陪,不但在當地最好的一家酒樓——吊腳樓(該酒樓位於該鎮外不遠處,在一座橋邊修建在山崖之上,風格則為苗家常見的吊腳樓形式。)當然還包括後續的一係列的接待安排,讓張式都吃驚這樣一個經濟狀況的鎮政府的接待安排如此的高規格。於是一陣胡吃海喝,胡吹海侃之後便被安排到政府指定的消費酒店——鴿子花酒店(可能算不上什麼星級,張式是這樣認為)住宿,照顧可謂細致入微。

第二天則由鎮政府書記親委派其司機駕駛一台長城哈弗H3越野車(本來毛書記另外一台轎車是上海大眾的帕薩特,但是考慮到巫加村自然條件還是派遣越野車吧,書記是這樣認為的。)送張式前往,還對此表示道:“作為一位名牌大學畢業生,又是市委組織部直管的重點培養的對象,能夠最偏遠的基層工作,已是十分難得,組織上務必要給以必要的照顧。”

汽車在盤山公路上行駛著,張式坐在前排副駕駛的位置上望著窗外那邊,就在巫加村所在方向,由於天空飄著蒙蒙的毛毛雨,遠處的高山都籠罩在一片雲霧繚繞之中,公路沿著地勢山貌在群山之間蜿蜒盤旋,時而還在溝壑底部,跨過山澗小河的小橋後,突然間方向一轉又爬到了山頂。麵前這幅景象讓張式想起了原來高中時讀過的一個叫高啟的寫過的一首《黔北山道中》:

一林鬆,一叢水竹,

輕輕遠遠的鵑啼.

一澗水,一灘蒹葭,

水灘倚岸幾隻釣舟.

一河水霧,幾縷青煙,

一個鬥笠加件蓑衣,

斜風攜著一片斜風細雨,

唉乃__唉乃--

遠遠搖著歸去.

一片煙樹幾許人家.

2005年春

“陳老師,巫加村這邊確實偏僻,地理條件不好啊!”張式這樣稱謂開車的書記的司機,陳司機。

“這邊,就是這個樣子,雖然相隔主城區比較近,但是發展一直沒有搞得起來,還不如其他很多偏遠的鄉鎮。”陳司機這樣答道,“其實我也是這個鎮的人,還是希望這邊搞好,我也好出去做點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