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後記(1 / 1)

《強國利器》這本書寫完了,耗時一個多月,其間還跑了趟西藏,去了回越南,走訪了不少城市,但都沒有耽誤成書的時間,畢竟想寫的東西都在腦子裏麵,可以天馬行空地想象和發揮,但又不是胡言亂語的瞎扯。

這本書究竟想說什麼,其實在前言裏麵已經開章明義了,就是要讓國家和百姓有國防意識,希望重振“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古訓!從武器裝備的研討下手更容易切入主題,畢竟國防意識與軍事裝備息息相關。不了解“軍事內幕”,何談“國防”二字!

“冷兵器”時代,中國軍隊不僅發明了太多的“硬殺人武器”——刀槍劍戟斧鉞鉤叉,也發明了智慧的“軟實力”,如《孫子兵法》、《孫臏兵法》、《三十六計》等,一直領跑著世界戰爭曆史。熱兵器時代源於中國發明的火藥,中國也發明了一些以火藥為彈藥的武器。15世紀初,西班牙人研製出了火繩槍,後來被明王朝仿製為鳥銃。直到公元1525年,意大利人發明了燧發槍,將火繩點火改為燧石點火,克服了氣候的影響,且簡化了射擊程序,提高了射擊精度,並可隨時發射,也算是現代槍械的鼻祖了。

但從熱兵器開始,中國軍事文明就開始落伍了,故步自封、不思進取,閉關鎖國是主因。等到西方把鋼鐵巨艦研製出來時,我們還處於無知的質疑階段。盡管麵對“堅炮利艦”,中國人民不可戰勝,勇往直前,但倒下來的烈士們一批一批,彰顯了落後就要挨打的真理。

航母都已經誕生百年了,中國第一艘“遼寧艦”才剛剛服役,確實來得太晚了,中國需要奮起直追,盡管我們也是大國,但還遠不是強國!

在熱兵器、先進武器上,我們落後了,但要在新概念武器上有所創新,盡快彌補過去百年的缺憾。畢竟當今中國大而不強,麵臨太多國家和地區的挑戰和挑釁,中國的國家領土和主權還沒有得到完整的恢複。如果不能大力發展護國利器,國家何以為強國!老一輩領導人給我們留下了“兩彈一星”,讓我們在上個世紀成為有重要影響力的大國之一。我們這一代也需要留下更多拿得出手的強國利器,讓下一代、下兩代能繼續維護大國地位,並向真正的強國邁進。

當然也需要明白一個道理,強國利器的打造是一場曠日持久的競賽,沒有人會在酣睡中等待你的發展,發展是相對的、動態的,你發展時別人或許更快地發展。利器在強國過程中也隻是一方麵因素,很多時候機遇更重要,機不可失,找準機會更能事半功倍,一味等待不一定能強國、強軍。

盡管《強國利器》看似有點專業,但更多力圖用樸素語言講述軍備前沿知識,結合當代形勢講解強國必需的利器,同時剖析武器本質而做到與國人共享國防文化,通過實話實說來評點當代世界軍情。衷心希望《強國利器》是一本值得開卷並沉思國運的警世讀本。

還是那句話:一家之言,望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