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子有些耐不住了,“他娘的蛋的,不就一破牌坊呢,怎麼說起來還沒完了。”
二叔還在研究,看樣子已經全身心都投入了,我很少見他對某樣東西這麼感興趣,今天為何獨獨對這牌坊情有獨鍾呢,在我的眼裏,二叔除了對我和那個神秘的文明,對其他任何東西都沒什麼興趣,甚至我爺爺他都不怎麼在意。
我對胖子做了一個安靜的手勢,繼續聽猴子說:“這牌坊上有龍有鳳,有花有樹,這就有講究了,花和樹都是陪襯紋飾,龍和鳳是主題紋飾。作為一個根生華夏,龍的傳人,我想你們都應該知道龍在中華五千年文明中,一脈傳承,舉重若輕。”
這些我自然知道,炎黃部落融合以後,黃帝打敗了九黎部落的首領蚩尤,一統天下,後收集各部落圖騰,取一補足,創造出了華夏民族的圖騰龍。
夏啟作為黃帝的玄重孫,當了夏王朝第一位掌權者,對待自己的家族文化,那自然是大力吹捧,大肆宣揚,以致後世商朝重巫,周朝尚禮,但龍作為一種神與人之間的紐帶,一種天受神權的象征,一直被國家的主流勢力所延續,畢竟在那個年代,說自己是上天選中的人間領導者,龍的化身,利於國家中央集權,更便於統治愚昧百姓。
所以封建王朝的帝王都宣稱自己是真龍天子,而作為龍載體文化的龍紋飾,從夏商周開始出現,每一個時期,每一個地區,龍的造型和紋飾都不一樣,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隋朝末期,直到最後大唐才固定了龍的造型和紋飾,隨後的年代無論王朝如何更迭,龍一直都被固定化,所不同的就是每個王朝自己的龍在形象和陪襯紋飾上有差異。
比如夏龍如蟲簡約,商龍如蝦成片,周龍如蛇紋飾多,什麼雲紋、穀紋、蟠虺紋、渦紋、菱形鱗紋都有,在唐朝把龍的造型固定後,宋元明清的龍紋飾差異主要體現在形象和陪襯紋飾上,什麼宋龍側臉露,元龍雲中翻,明龍大威嚴,清龍老僵硬,說的就是這些朝代時期龍形象的特點。
可是,我看了一下牌坊上的龍,不僅形象不一,就連造型都有很大差別,這要是按照猴子說的方法去判斷,這牌坊可能屬於很多個朝代。更離奇的是上麵的鳳,造型差別之大,超乎想象,有的是像麻雀,有的像燕子,還有的像長滿羽毛的龍。
胖子抽完煙也湊了過來,他好一會沒出聲,此刻按耐不住,問猴子:“我說猴子,你可別欺負我們讀書少,這麼多小鳥每一個都不一樣,你敢說它們都是鳳,這不是睜著眼睛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嗎?”
猴子歎了口氣,“唉,說了你們可能不信,鳳出現的時期比較晚,直到漢代還有人把燕子,玄鳥,鳳混為一談呢,說白了它就是一個陪襯,因為中國的古人都好講究對稱,比如神話中有西王母,那接著就出現了一個東公,有了天上的仙界,自然就有了地下的鬼界,這鳳的出現,說白了就是陪襯一下龍的存在。”
“那說這麼多,這牌坊到底是什麼時期的產物?”
這個問題猴子一直在思考,可是好像沒什麼答案,他數著牌坊上的龍,“三十五,三十六……”
“不用數了,一共一百條。”二叔忽然開口。
猴子一愣,“不會吧二爺,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眾生羅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