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五、特別的名字(2 / 2)

路子淑查資料時早就看到了,她探頭來看一眼,就說:“兩個社都怪裏怪氣的,所以應該取了像古代藝名之類吧,不像真人的名字。”

“聞人與太叔是百家姓上麵的姓氏的。”他念古文學時,是記得的。

“聞人,原來是複姓啊?我一直以為姓聞取了奇怪的名字叫人靈的。”心中奇怪也就是奇怪,但念出來後,路子淑皺起了眉頭,有不祥的感覺,人靈……覺的不吉,又不知哪裏不對。

“嗯。”

陽光下,魚益的側臉看起來非常的迷人,荷爾蒙這種東西是神奇的,對方不必一舉一動,隻靜靜的站著、專注的神情裏,路子淑原始的欲.望就被勾.引住,她心曠神怡忍不住再上前一步,更貼近魚益了,先前的不好思緒一下子灰飛煙滅,她趕緊借此有了話題,便表現的非常有興趣的問:“少有人用了,學長能跟我講講這兩個姓氏的由來嗎?”

魚益點點頭,學術討論類的還是蠻喜歡的,他仔細的向路子淑介紹道:“太叔與聞人兩姓氏確實如今不多見了,你說的聞氏倒也是這複姓演變而來的,大三期間與係裏的陳教授聊過,現在的舒氏也由這太叔演變過來的吧!”他抬起頭來想了想,又接著說:

“聞人源於姬姓,還有一個出處是源於地名,最有名的應該是出自春秋時期魯國少正氏,因少正卯這個人在與孔子開班講學的儒家學說,他主張的變法革新當時得到不少人的支持,也越來越多的人聽他講學,因此當時聲譽宏然、遠近聞名的人,被世人譽為“聞人“,所以在他的後代支庶子孫中有以先祖‘聞人’之號為姓氏者,後再有省文簡改為單姓聞氏者,皆世代相傳至今。”

(春秋時期,是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的大變革時期。五霸爭雄,大國兼並小國,奴隸起義反抗奴隸主的壓迫和剝削等激烈的階級鬥爭,反映在意識形態領域,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麵,也揭開了中國曆史上儒法鬥爭的序幕。傳說,到了春秋晚期,魯國的孔子和少正卯兩個人都在開班講學:以孔子為首的儒家學說,主張“克己複禮“,維護奴隸主階級“禮治“的奴隸社會;而以少正卯為代表的法家學說,主張變法革新,建立新興地主階級法治的封建社會。後來聽少正卯講學的人越來越多,其中包括孔子的學生也來了一部分,孔門出現了“三盈三虛“,氣得孔子大罵少正卯是“小人之桀雄“。少正卯在講學中很快成為了當時文人學士公認的“聞人“(名人)。後來,孔子當上了魯國的司寇,代行宰相職務,傳說他給少正卯加上了“聚眾結社,鼓吹邪說,淆亂是非“等罪名,把他捕殺了,並把他的屍體示眾三天。但少正卯變法革新的進步思想已經傳播開了,推動了奴隸製滅亡、封建製興起的浪潮,成為一代法家先驅。後來,新興建製地主階級的傑出代表秦始皇推行法製,於(公元前221年)統一了中國大地,建立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建製地主階級中央集權製的統一國家。)——摘至網絡百科。

魚益又看一眼名單,接著說“太叔”:“太叔也源於姬姓,春秋時期的衛國,有個王族後代叫姬儀,排名老三,輩份按伯、仲、叔、季的大小排名,因他是王族,外人為表尊敬便稱為太叔儀,太叔儀就不用多介紹了,太叔儀的子孫,以先輩的身份為榮耀,世代就姓了太叔。

……兩者皆由名人起源,不然也不會得以流傳。”

而二者都牽出了曆史,皆從春秋開始,這也牽出了許多名人,要是如此聊下去的話,怕是明年也聊不完,但路子淑好歹是現代女性,名牌衣飾一身,心中所想也是少女懷春,再者說看魚益也不是一個專究學術之人,一個剛步社會的大學生、一個書香門弟的富二代、一個還是趕的上潮流的公子哥,通身上下怎麼看也不像個隻想聊曆史的大男孩吧?

其實一言一語中魚益怎麼能不明白校花的苦心,隻是聊天可以,若要發展個什麼的話……總覺的缺了個“天時地利人和”吧,畢竟美女魚益也不少見,真要發展……放眼一看,除了想像古代皇帝一樣雨露均沾,不然要獨寵一個的特點在哪呢?

像聞人靈和太叔太平這樣,名字特別一點的,過目不忘也算吧?

他在陽光下看路子淑害羞的神色,女孩子倒貼上來的,他的性子裏反而會本能的後退的。

所以也不算壞男人的魚益,沒有多停留,“公事”聊完,就謝過路子淑的晚飯邀約,隨便找了個理由就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