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是這件事情。”李大江有些尷尬,去年建大棚的時候,當時跟村民有些鬧的不愉快,就因為搭建大棚準備采用集體出資的方式,但是大夥不同意,當時他就說翻年可能不跑山貨的生意了。
“鄉親們,大家都坐好,是來問今年咱村的出路問題吧!”接過徐會計遞過來的擴音器,李大江轉了個說法道。
“對,大江,你去年說今年不準備跑山貨了,俺就想問問你想怎麼弄,別丟下大夥兒。”
“是的呀,大江兄弟你要是不跑山貨,咱們進山采回來也不知道咋弄啊!”另一個聲音也跟著拔高道。
“不對啊!咱們現在家家戶戶都有小三輪了,鎮上就有收山貨的,怎麼能說不知道怎麼弄呢!”李大江有意挪揄一句。
“不,大江哥,鎮上那些商販,給的都是什麼價,你給的又是什麼價,那根本就是兩碼事。就拿去年底那次收花生,我那好的壞的不管,全部按照一塊多給我收了,這可比市裏頭收的都高了。”金家最小的老三開口道。
“就是,大江,咱們還想讓你帶著一起跑山貨,這實在。”又一道聲音響起道。
“可是我今年確實有新的打算啊,大夥兒你看看我那兩個大棚,裏頭木耳平菇都要上市了,我也得騰出手來啊!”李大江搖著腦袋,有些危難道。
“大江,別為難大家了,知道你有法子,就跟大夥說說唄!”
人群中,姚老三突然站了出來,敲著煙袋有些為難道。
李大江攤開手,“三叔,你先回位置坐好,我會好好處理的,鄉親們,今天正好正月初八,一年中開業頭一天,我也不想掃了大家的興致。
不過我有言在先,山貨要跑,外邊渠道也要跑,我不圖鄉親們回報我什麼,但是以後我希望,咱們能團結一些,別再有那種太自私的想法了。
就這一點,大家覺得怎麼樣。”
“這……”
一時之間,在場眾人都明白是什麼事情,之前李大江帶領大家跑山貨,把一貧如洗的小山村,發展到現在都蓋上混凝土結構的小三層;但是圍繞李大江坑了大夥多少錢,有時候動員大家愁錢的時候,一個個都裝死不吭氣,這都是在大夥身上發生過的事情。
“我就這樣說吧!我李大江掙的每一分錢都來的光明磊落,而且你們再看看,哪一次交易,我付錢不爽快過,所以,要合作,咱們今年也總結出點經驗來了。以後要弄個章程出來,總不能讓大家不明不白,這樣不好。”
話剛說完,姚夢雲就站了出來,手裏是一張卷在一起的紅紙公示。
“鄉親們,這就是章程,我先貼出來,大家認為沒意見的,然後來我這裏拿份協議,然後沒問題的話,就可以簽字了。”
說話間,李大江年前就草擬好的供銷協議以村約章程的形式第一次展現在了大家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