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年輕一代會如此的反日(1 / 2)

那天在報紙上讀到一篇關於寫中日關係的文章,覺得很有點意思,現在將它傳上來給大家都看看,感覺一下是不是真的是這麼回事。

該文章的題目是《日本竟然困惑,為什麼中國年輕一代會如此的反日》

筆者記得在上大學時,係裏某位英語教授的一句話至今讓人印象深刻,言猶在耳。他是這樣說的:“在歐洲,俄羅斯人對英國人的不信任,近乎病態。病態這個詞在這裏並非貶義,隻是想讓大家知道這種不信任的程度。”這些年來,我一直在琢磨這句有趣的話。並且驚奇的發現,同為島國的日報呢人也能對號入座:“在亞洲,中國人對日本人的不信任,近乎病態。”嗬嗬,這是天意弄人麼?

六十九年前那場侵華戰爭,日本人對中國國民歇斯底裏的摧殘,令日本人獲得了比英國人更高的“榮耀”。在我們生活的這個星球上,有將近四分之一的地球人對日本這個民族存在著一種近乎病態的不信任,這實在是耐人尋味。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的文明的禮儀之邦,一貫主張中庸、謙和,以禮以得服人;但是日本居然有能力讓這樣一個國家收起所有善意,義無返顧的堅持對日本人價值觀和人品的不信任。我想,日本應該好好檢討一下了,這種反日的仇恨是他當年一手種下的,又怎麼能視而不見?而且當今反日的中國人裏麵,年輕一代居然是主流。

中國的年輕人為什麼會反日?或許對中國同樣反感的那些日本人會這樣自圓其說:“他們嫉妒我們的經濟成就,看不慣我們處處比他們強。”持這種觀點的日本人不在少數。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是他們天生的自豪感。可惜的是他們並不了解中國人。按照他們的這種邏輯,實際上美國人才是中國人嫉恨和不信任的對象。實際上,筆者身邊很多中國人對美國人的觀感出奇的好。即使遇上台灣問題,很多人也會這樣區分:美國政府並不等於美國人民。在中國,一個年輕人公開宣示喜歡美國並不會惹來異樣的目光。但是如果公開宣示喜歡日本,嗬嗬,那祝他好運了。如果處理不當,他將會在極短時間裏徹底被孤立。最明顯莫過於趙薇“軍旗裝”事件。2001年底,趙薇為《時裝》拍攝的一張圖片引起了巨大爭議,許多人職責趙薇身著服裝圖案酷似日本軍旗。該時間對趙薇造成了巨大的負麵影響,全國群情洶湧,一度令其演藝事業跌入穀底。事件發展到後來,直到趙薇含淚道歉,才算告一段落。這件事還催生了中國曆史上最有名的一個反日詞語“糞(憤)青”。還舉一例就是張越的“日本國旗圍巾”事件。2002年3月29日,張越在主持中央電視台一套《半邊天》節目時戴了一條印有類似日本國旗的圍巾,節目播出後被大量觀眾投訴。最後央視國際網絡不得不出麵澄清,以平息眾怒。經過以上這兩件事,中國影視明星們人人穿衣自危,跟日本扯上邊的一概不用。設置出現了有藝人因公去日本宣傳也不敢公布的。因為怕影響自身形象。在中國人近乎苛刻的反日情節中,騰訊公司修改了QQ遊戲中不能輸入“保衛釣魚島”的限製,並火速推出專門的“保釣專題”。新浪網公司更是為此主動澄清了其在納思達克股東的詳盡資料,以證明絕無日資背景,並不厭其煩的向公眾解釋其本土立場。近日盛傳加入了日本國籍的中國影星許晴的經濟人就這樣強烈辟謠:“怎麼可能?絕對不可能!他是中國人,入什麼國家的國籍也不會入日本國籍啊!”為了化解這鼓反日仇怨,中國政府並非沒為此做過努力,近幾年來,中國的教科書事實上真的在淡化那段曆史了,例如將《狼牙山五壯士》這類抗日戰爭文章從教科書中刪除就是一個很明顯的舉動。出乎意料的是,年輕一代的中國人並沒有領情,越來越多20多歲的新生代時刻記著當年的亡國滅種之恨,他們分得清日元和日本人的區別,但是我從來沒有聽到過他們說日本政府並不等於日本人民。在一個日本漫畫和日劇文化泛濫,日本回轉壽司和日本電器頗受歡迎的國度裏,日本人卻是最不被信任的群體。這聽起來似乎真的很有些不可思議。但是我們不得不麵對這樣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