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謙光
形勢
台灣,為海中孤島。地在東隅,形似彎弓。中為台灣市;市以外皆海。由上而北,至淡水雞籠城界,與福建相近;其東,則大琉球也,離灣稍遠。由下而南,至加洛堂、郎橋止;其西,則小琉球也,與東港相對。由中而入,一望平原三十餘裏;層巒聳翠,樹木蓊茂,即台灣澳之所也。而澳外複有沙堤,名為昆身。自大昆身至七昆身止,起伏相生,狀如龍蛇。複有北線尾、鹿耳門,為台灣之門戶;大線頭、海翁窟,為台城之外障。舡之往來由鹿耳,今設官盤驗。
沿革
先是,北線尾日本番來此搭寮經商,盜賊台沒於其間,為沿海之患。後紅毛(乃荷蘭種)由咖口留吧來,假其地於日本,遂奄為己有。築平安、赤嵌二城,倚夾板舡為援戰;而各社土酋聽其約束。設市於安平鎮城外,與商賈貿易。
至壬辰年,土民郭懷一反;西王氏召土番擒之,戮於赤嵌城。民被土番仇殺,漸以消索。蓋至此,歸紅毛已三十餘年矣。
辛醜年,偽鄭成功敗自長江歸,漂泊無所。土人勾之往,乃發大小船千餘號,遣何斌引港,由鹿耳門入,潮水忽添數尺。紅毛戰敗,逃入鎮城,堅閉不台。鄭兵沿山圍之累月,柴蔬不得入,又乏外援,紅毛突圍遁歸。
成功因改台灣為偽東都,設一府二縣;偽立府尹及天興、萬年二縣。壬寅年五月,成功卒。提督馬信立其胞弟世襲,改號護理。癸卯年,成功之子鄭經自廈門來,與世襲爭國。世襲兵屈退歸,經遂嗣位。後經至廈,委翁天佑為轉運使,任國政。於是興市肆、築廟宇,新街、橫街,皆其首建也。癸卯年,廈門敗,經由銅山入灣;改東都為東寧省,前後招納內地兵民眷口以實之。甲寅〔年〕,經兵入漳、泉,委陳永華為諮議參軍,留守國政。丁巳年,兵潰,經守廈門;複令劉國軒攻開海澄縣。旋為大兵恢複,鄭兵潰去十有八九。遣劉國軒調殘兵,守澎湖;派殷戶台糧,抽壯民為兵,致民心離散,士卒喪氣。辛酉年,經預立其庶子鄭欽為監國,退閑於洲仔尾,築遊觀之地:峻宇雕牆、茂林嘉卉,極島中之華麗;不理政務,嬉遊為樂。未幾,經卒。眾憚欽之嚴,迫之縊死。欽妻陳氏(即永華之女),亦登台自縊。遂立鄭克塽為主;年幼,政台多門。
福建總督姚啟聖偵知之,密請南征。先行秘劄(原刊“劉興”)傅為霖,約為內應;事泄,為霖被戮。偽續順公沈瑞以讒誅,瑞妻鄭氏(為禮官鄭斌之女)亦自盡。朝廷允姚總督之奏,命靖海將軍侯施琅為提督,與總督姚啟聖、巡撫吳興祚討之。康熙二十二年癸亥六月十四日,大師由銅山開駕。十五日,兵入八罩灣。十六日,進澎湖;大戰竟日,勝負未決。十七日,舟停八罩灣;十八日,進取虎井、桶盤嶼,克之。十九日,將軍乘小舟暗渡海中,親觀營壘;遙見澎湖媽祖台嶼上下炮城三座、風櫃尾一座,四角山炮城一座、雞籠山炮台一座、東西巔炮台一列四座、西南內外塹西嶼頭一列炮台四座、牛心灣炮台一座,沿海之處小船可以登岸者,盡設短牆、置炮石,連繞三十餘裏,海兵星羅碁布。將軍決策,遂於二十一日誓師,二十二日分兵進剿。左師直入雞籠山,右師直入牛心澳。中權分為八陣,每陣三疊;將軍居中調度,將左者興化鎮吳英、金門鎮陳龍、銅山鎮陳昌,將右者平陽鎮朱天貴、海壇鎮林賢、廈門鎮楊嘉瑞、提標中營羅士珍。旌旗蔽空,舳鱸千裏。自辰至申,戮力夾攻,擊沉煩船八隻、燒鳥船二十六隻,其餘奔散無跡。平陽鎮朱天貴陣亡,海兵死傷無算,遂下澎湖。劉國軒知事不可為,勸克塽繕表歸誠,乃齎印八顆,又延平王金印一顆,輔政公、武平侯、忠誠伯、武衛將軍等銀印四顆,稽首歸順。時明宗室寧靖王朱術桂向依鄭氏,台灣破,闔室自縊,妻妾俱殉。先是,澎湖最險,難以泊舟。至是,水神效靈,九日海不揚波,麓湧甘泉,大師直抵台灣。七月初三日,將軍飛章奏捷。八月初二日,揚旗入灣;文武官僚薙發迎師。兵不血刃,台灣已歸我版圖矣。
建置
大師底定台灣,設分巡道一員,領一府三縣。台灣縣居中,轄四坊十五裏九街六鄉。南為鳳山縣,自台灣府起、至沙碼碕頭止,共五百三十裏,轄六裏十四鄉三十餘社。過沙碼碕頭山之背,為呂宋開洋處。其餘則土番負固,稀到城市,今土官加老師統之。北為諸羅縣,自台灣府起、至雞籠城止,共五千三百三十裏,轄四裏十四鄉四大社,人眾力役尤多。其餘二十四社,至雞籠城而界盡。過此則無路可行,亦無灣可泊。用小艇涉海,猶有十日之程,至直腳宣前麵,則人跡不到矣。
商人所常泊之社,曰大武嚨、倒咯啯、諸羅山、打貓社、他裏務、東螺、猴悶、西螺、南社、麻支幹、二林、三林、貓羅社、大武郡、半線、馬芝林、阿束、竹塹等社。
山川
南路之山,曰大岡山;在台灣之東南三十裏。狀如覆舟,天陰埋影,晴霽則見。上有仙人跡,鐵貓兒椗、龍耳甕在焉。相傳國有大事,此山必先鳴。又有小岡山、觀音山、鳳山、赤山、打狗山、半屏山、龜山、凹底山,皆在海濱,突起平地。若阿猴林,則大樹蔽天,材木於是乎台。北路之山,曰木岡、曰裏沙放種、買豬來種、半線、阿裏、雞籠。而金山則在雞籠山山朝溪後。中產精金,番人拾在手,霹靂隨起。下溪中,沙金如屑,水極冷;取之者從高而望,捧沙疾行,少遲立凍死。奇冷山,即奇嶺社之山,高百丈;台灣最暖,此山獨積雪,至春杪不化。玉山(原文“田”字)在野番中,月夜仰視,其色晶瑩如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