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參考文獻(1 / 2)

[1]日本防衛廳戰史室.日本軍國主義侵華資料長編——大本營陸軍部(摘譯)[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

[2]郭汝瑰,黃玉章.中國抗日戰爭正麵戰場作戰記[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

[3]戴峰.血肉磨坊——淞滬會戰[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

[4]楊天石.找尋真實的蔣介石[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

[5]陳誠.陳誠回憶錄——抗日戰爭[M].北京:東方出版社,2011.

[6]郭汝瑰.郭汝瑰回憶錄[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

[7]張治中.張治中回憶錄[M].北京:華文出版社,2007.

[8]張發奎,夏蓮瑛,胡誌偉.張發奎口述自傳[M].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12.

[9]白崇禧,郭廷以.白崇禧口述自傳[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9.

[10]黃紹竑.黃紹竑回憶錄[M].北京:東方出版社,2009.

[11]李宗仁,唐德剛.李宗仁回憶錄[M].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

[12]宋希濂,黃維等.淞滬會戰:原國民黨將領抗日戰爭親曆記[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0.

[13]唐生智,劉斐等.南京保衛戰:原國民黨將領抗日戰爭親曆記[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0.

[14]曹聚仁.蔣百裏評傳[M].北京:東方出版社,2010.

[15]蔣百裏,戴季陶.日本人與日本論[M].南京:鳳凰出版社,2012.

[16]蔣百裏.國防論[M].武漢:武漢出版社,2011.

[17]薩蘇.國破山河在:從日本史料揭秘中國抗戰[M].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7.

[18]高華.革命年代[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0.

[19]王豐.美麗與哀愁:一個真實的宋美齡[M].北京:團結出版社,2001.

[20]邢和明.蔣介石與莫斯科的恩恩怨怨[M].北京:東方出版社,2009.

[21]陶恒生.高陶事件始末[M].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2.

[22]張學繼,徐凱峰.白崇禧大傳[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2.

[23]馮瑋.日本通史[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8.

[24]王述坤.日本名人奇聞異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25]劉鳳翰.民國經濟[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0.

[26]忻平.災難與轉折:1937[M].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08.

[27]熊月之,周武.上海:一座現代化都市的編年史[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9.

[28]李新麗.蔣介石麾下的十三太保[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2.

[29]程永明.裕仁天皇傳[M].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1.

[30]徐誌耕.淞滬大會戰1937[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11.

[31]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口述淞滬會戰[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32]楊樹標,楊菁.蔣介石傳[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1.

[33]黃仁宇.從大曆史角度解讀蔣介石日記[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