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 / 1)

航空母艦自誕生之日起就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由懷疑到信任到重視。

當1910年11月14日,美國人尤金·埃利駕駛著飛機從“伯明翰”號巡洋艦上起飛,1911年1月18日埃利駕機降落在“賓夕法尼亞”號戰列艦上,人們還沒有意識到飛機在戰列艦上的起落意味著什麼。然而埃利的這兩次冒險嚐試,催生了迄今為止人類最偉大武器的誕生。

說航空母艦是最偉大的武器。用簡單示例便能詮釋:戰機是空軍的主戰裝備火炮是炮兵的主力武器,而當這些利器擺在航空母艦上便有了一個新的名字——艦載武器。

航空母艦是海戰場之神。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太平洋海戰場上航空母艦出色的表現,注定了海戰的結局。1982年英阿馬島戰爭英國皇家海軍航空母艦成為遠洋跨海作戰的核心。1991年海灣戰爭。1999年科索沃戰爭,2003年伊拉克戰爭,美國海軍航空母艦快速部署到離戰場最近海域,成功構築了堅實的海上作戰平台。

航空母艦是展示實力和體現凝聚力的形象代言者。正如孫子所言;“不戰而屈人之兵。”航空母艦便傾其所能地發揮出其強大的震懾作用。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期間,美國派出的由8艘航空母艦為核心的戰鬥群部署到蘇聯運輸船前往古巴的必經之路,航空母艦強大的威懾力擋住了蘇聯運輸導彈的船隊,蘇聯輸掉了這場沒有硝煙的較量。在和平時期,航空母艦每到一處,總能夠激發起本國民眾的熱情他們為擁有如此強大的後盾倍感自豪。

航空母艦是發展工業的催化劑。從航空母艦誕生至今,凡是能夠設計、建造航空母艦的國家——美國、蘇聯、英國、法國、西班牙、意大利、日本,都是世界經濟強國和製造業大國。建造航空母艦是國家戰略和安全的需要,是政治任務,每一個參與部門及其人員均予以高度重視,認真對待。建造航空母艦是一項龐大而複雜的係統工程,涉及冶煉、動力、電子、武器、航空、造船等多個部門,並且每個部門都要拿出最尖端的技術來保證建成的航空母艦先進而強大。因此,國家對航空母艦的需求,帶動了國內製造業的快速發展。

為了向讀者展現航空母艦的全貌,我們推出了這本《世界航空母艦實錄》。本書涉獵航空母艦各個技術領域,內容詳細,圖文並茂。

本書得到陳傳錚、任明其、馮小黎、戚臨屹、吳榮寶、潘鏡芙、鄭定泰、裴桂豔、崔東華、陳誌雍、周健、於瀛的供稿與幫助現代艦船雜誌社白瑋、張豔等提供了大量配圖,在此一並表示感謝。書中難免有不當之處,請廣大讀者批評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