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自開國之初,每年歲入的一半以上便來自於各種商稅,宋室南渡之後,國土狹小,因此更依賴於商貿之稅而非田地之稅,西北古老的絲綢之路雖已斷絕,南方海上的商路卻日見繁華,裝備了指南針、製作精良的巨型帆船北到高麗、日本,南到南洋諸國乃至波斯,萬裏洋麵,處處可見宋人的商隊。每年秋冬季節東北風起時船隊自臨安、寧波、泉州與廣州四大港口出航,來年春夏時節西南風起時返航。四處港口均設有市舶司,負責征收賦稅,海船要交納貨物的十分之一到十分之四作為稅款,但這些來自異鄉的貨物轉運到江南漠北、關東西域,仍可獲取數倍乃至十數倍重利;而朝廷每年僅四處市舶司所收的關稅,早在孝宗淳熙十六年已高達6500萬貫錢,是以這一條海上的絲綢之路,無論對於朝廷還是民間,都是至關重要。
海船雖能獲取重利,海上風濤卻往往令無數商隊船破人亡;除此之外,神出鬼沒的海盜也令商船防不勝防。
海盜各處皆有,強悍的頭領為了爭奪地盤,幾乎每年都要火拚幾次。然而理宗末年,東海之上出現了一個來自飛魚島、尤為強大的頭領,自號東海王,十年之間收服了東海各島,東海海盜一統於東海王的大旗之下,由此實力大增,挾此威勢,給來往商船定下了十一之稅的規矩,此後十年之中,除了實力最為雄厚的姑蘇趙府的船隊,幾乎沒有一艘船能僥幸躲過東海王的征稅。
富賈天下的姑蘇趙府,是宗室近支,世代行走於南洋之上。趙府的商船是太湖天機府設計與督造,無論是速度還是堅固靈活的程度,都稱得上當世無雙;船上裝備有常州霹靂堂製造的火器,會稽試劍廬打造的海戰兵器;水手的訓練則由退職的水軍將領負責;世代相傳的陰陽大師莫幹山鬼穀金家常年派兩名弟子隨船出海,為船隊觀察天象;趙府的航海圖由內廷供奉製圖世家勞氏製作,精確的程度足以保證趙府的船隊能選擇最合理的路線、以最短的時間完成航程。
東海王雖然橫行一時,但是與姑蘇趙府幾次遭遇交鋒,均未能占到上風,反而死傷慘重;姑蘇趙府的傷亡人數雖不如東海王,但是在一次交戰中這一代的主人趙煥章卻被冒險潛入船上的東海王暗殺身亡。
姑蘇趙府曆來人丁單薄,傳到趙煥章這一代,除了他這一枝外,隻留下一些遠親,別無近支親族;趙煥章隻有一個弟弟趙煥采,已在早幾年死去,兄弟二人,隻留下趙煥采的兒子趙鵬這一根獨苗。趙鵬雖然成了姑蘇趙府的新主人,但他年輕太小,而趙煥章的妻子吳氏夫人又文弱不諳世事,趙府諸事隻得全由趙鵬的母親江氏夫人主持。
趙煥章的死激怒了姑蘇趙府,終於下定決心與東海王決一死戰。而連姑蘇趙府也未能避過東海王的襲擊,令得朝廷大為震驚,痛感東海王已經嚴重威脅到大宋海疆的平安,終於頒下密旨,由宣王率領江東武林會同姑蘇趙府一起剿滅東海王,以保證海路的安全。
封在宣州的宣王,至此已是世襲的第四代,名為趙錚。
趙宋宗室多文弱,唯有宣王府曆來講求精習武藝,搜羅天下武林中奇才傑出之士;因此從第二代宣王時起,宣王府便負起了統領江東白道武林、專司鏟除各地強橫勢力之職。也正因為宣王府身負如此重任,朝廷才打破王位世襲不過三代的慣例,特旨準許宣王府的王位再襲一代。
趙錚襲位時不過二十出頭,首次遇上的對手便是橫行一時的天目山五禽門掌門吳常。五禽門本來就介於邪正之間,與宣王府不甚契合,後來又出了一個號稱天下無敵的掌門吳常,與白道武林積怨頗深,最後被趙錚擊殺。這位年輕的宣王,也就此完全確立了他的聲望與地位。此後二十餘年中,宣王的聲名更是遠達中原漠北,連南洋高麗乃至日本的客商或國使來江東,也要問一問宣王的情形。
宣王領旨之後,花了一年的時間來秘密籌備此事。
他確定的計劃簡單而有效,就是以姑蘇趙府的船隊為誘餌,引出東海王加以剿殺。
停航一年的姑蘇趙府的船隊重新出海,東海王雖知趙府必有防備,但當時正是他的五十大壽,海上及沿海眾多同道好友都聚集在他的船隊之中為他祝壽,自忖姑蘇趙府再怎麼防範,也不可能敵得過他們;兼之打聽到停航一年的姑蘇趙府此次攜帶的貨物是往年的兩倍,更為心動,於是仍然率船出海,攔劫姑蘇趙府的船隊。
交戰之後,東海王才發現,此次海戰,竟是由宣王親自統領,摩下集中了江東武林的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