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們黨在深刻分析當前國際國內形勢,全麵把握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階段性特征的基礎上,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出發確定的一項重大曆史任務,是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任務,是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持久動力,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我省城鎮化率隻有23%,農村人口達多萬,三農工作是全省工作的重點,扶貧開發是三農工作的重中之重。從全局看,實現貴州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關鍵在農村,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
沒有農村的小康,就沒有全省的小康;沒有農村的曆史性跨越,就沒有全省的曆史性跨越;沒有農村的現代化,就沒有全省的現代化。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總的要求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這20個字內容極其豐富,內涵十分深刻,涉及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等各個方麵,包括繁榮、富裕、民主、文明、和諧等內容。它們之間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缺一不可。實現這一要求,一是產業發展要形成新格局,這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首要任務。二是農民生活要實現新提高,這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根本目的。三是鄉風民俗要倡導新風尚,這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四是鄉村麵貌要呈現新變化,這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關鍵環節。五是鄉村治理要健全新機製,這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有力保障。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農民是主體。三農問題的核心是農民,農民問題的要害是素質。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管理的新型農民,既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要任務,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要目標。發展現代農業,即堅持用現代發展理念指導農業,堅持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堅持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堅持用現代經營形式發展農業,都離不開教育和引導農民,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
適應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要求,適應於我省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形勢,針對真正麵向農民的圖書太少的實際,貴州出版集團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的肯定和支持下,在有關專家學者的通力合作下策劃編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新農民書架》大型三農叢書,這是貴州出版界服務三農的新舉措。這套叢書包括經濟、財稅、管理等經濟知識,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等政治知識,農林牧副漁等農業科技知識,農村道德、生活方式等文化教育知識,體育保健、衛生常識等體育衛生知識,農業適用技術、農村勞動力轉移等綜合技能培訓知識,針對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較強,旨在為廣大農民提供通俗易懂、易於應用、便於操作的農業科技知識、政策法律法規及生活常識,以滿足廣大農民朋友學習生產技能、學習新知識、適應新的生活方式、融入城市文明的需要,是對農民進行培訓的好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