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長征精神——血與火煉就的永恒(3 / 3)

紅四方麵軍先頭部隊動員令是:“同誌們,敵人夢想阻止我們北上會師的行動,這辦不到。我們今天要拿出爬雪山過草地的勁頭,衝破敵人的包圍,去和一方麵軍老大哥會師。”——突然前麵傳來一陣歌聲,是“興國歌”,你們是一方麵軍的同誌嗎?是啊!你們是四方麵軍的同誌嗎?是啊!兩邊激動地回答著、對跑著,有的戰士擱下挑子,有的把槍往背後一推就撲了上去——長久地、緊緊地擁抱,表達戰友深切地思念,許多戰士激動得流出了幸福的眼淚。戰士們望著一方麵軍戰士自己動手編織的帶有“歡迎階級兄弟”、“會師留念”等字樣的毛衣、手套激動不已,久久捧在手上,仔細端詳著,這一針針、一線線織進了戰友的情誼,融進了同誌的關愛,許多同誌當時竟舍不得穿戴,要把它留作永久的紀念。與中央紅軍會合,這是蘊藏在我們心裏最強烈的願望,從離開湘鄂川黔根據地開始長征那天起,在戰鬥最激烈、最殘酷的時候,在爬雪山、過草地的時候,在和饑寒、疾病做鬥爭的時候,我們始終堅信總有那麼一天和中央紅軍會師,在毛主席的領導下,共同把中國革命的火燒得更旺。

紅軍的會師,最生動地反映了紅軍戰士的階級友愛和革命團結的精神,因為,在經過千難萬險的長征後,他們更加認識到紅軍的團結就是生命、就是力量的道理,紅四方麵軍政治部在印發的宣傳材料中這樣寫道:“現在我們會合了,不論在任何人眼睛裏看來,這都是一個驚人的勝利,蔣介石想阻攔我們會合,企圖消滅我們這一個、再匣滅那一個的計劃,完全失敗了。我們三隻鐵拳在一條火線上合起來作戰,一定有把握打更大的勝仗。我們的力量團聚了,我們的軍事政治經驗結合了,以我們這樣巨大的力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不僅可以打大勝仗,而且可以使抗日戰爭迅速結束,更順利地粉碎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我們已經一致地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堅決地為執行當前偉大的政治任務而鬥爭。再沒有任何人能夠破壞我們的團結。”

在重走長征路前,對忠誠作為長征精神的一個方麵的認識是十分膚淺的,因為,起碼在有些人的認識中,“忠誠於革命事業”是一個十分抽象的概念,除了日常具體工作外,什麼才能夠說是革命事業,似乎並不特指,也並不泛指,也不具有特殊意義。這大概就是和平時代人們的麻木,尤其是現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忠誠於革命事業的含義與當時有很大不同,當然,革命事業還是可以用一些很宏觀的詞概括的,但無論如何是無法與長征中體現出的腐命事業那樣具體而鮮明相比的。重走長征路,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認識什麼是革命事業、什麼是忠誠於革命事業的機會。事實上,一個人忠誠於一項事業本身就是一件困難而偉大的事情,更何況紅軍戰士是在革命事業處於低潮階段而去忠誠它。且不說一個人的職業教育因素,也不說他處的社會環境對他忠誠的對象的“裁定”,就是從他能從這項事業本身獲得的利益角度出發,也會使當時的人們突而卻步。然而,似乎當時那些“泥腿子”們忘記了利益、忘記了危險、忘記了艱難險阻、忘記了家破人亡、忘記了死亡恐怖,這是為什麼?因為,革命事業就是窮苦人民的事業,革命事業就是咱老百姓的事業,就是我們能夠翻身做主人的事業。死是可怕的,但比死亡更可怕的是甘願等待死亡;家破人散是可悲的,但更可悲的是國破族亡;苦難算得了什麼,我們本來就在苦難中長大;革命事業就是我們的身家性命。後來大家終於明白,這才是參加紅軍的人為什麼忠誠於革命事業的根本原因。

據說蔣介石逃到台灣後,對自己的慘敗進行過深刻的反思,什麼軍權獨攬,官員腐敗,什麼日本入侵,蘇聯幫助,什麼治吏太鬆,治民太嚴,都多多少少有些關係,但我相信他不會承認自己失敗的根本原因,就是失去了人民的支持,嘶有打敗共產黨的九十九個優勢,共產黨隻有一個優勢,就是人民群眾的支持。那麼,為什麼蔣介石沒有贏得民心,而共產黨卻做到了這一點呢?

首先,蔣介石沒有代表廣大人民的利益,他取得政權靠的是帝國主義的支持、大資產階級的支持和軍閥的支持,所以隻代表這三個集團的利益。如果說這是以蔣介石為首的反動統治集團的階級本性局限的話,那麼中國共產黨卻是站在了20世紀嶄新的世界無產階級革命潮流的前列,順應了中國曆史發展規律的客觀要求和時代向中國人民提出的曆史任務,把世界範圍的民族民主革命運動與中國人民爭取民族解放與國家獨立複興的願望結合起來,並引向社會主義革命,這是一個多麼偉大的創舉。

其次,中國共產黨把領導廣大人民翻身解放、當家作主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這就代表了最廣大人民的願望和要求,在這個基礎上,共產黨真正實現了無產階級的大團結,組織了這一階級的戰鬥核心——紅軍,實行了中國曆史上最徹底的土地革命,並建立了自己的政權機構。蔣介石的利益集團是在不斷紛爭中構成和拚合的,他承襲了舊政權的很多致命製度,並允許早已成為中國農村最廣大生產力發展桎梏的封建剝削關係繼續存在,他依靠金錢和軍隊維持統治,並不相信人民的力量,這顯然與20世紀開始的世界民主主義思潮相違背。

其三,蔣介石統治集團並沒有以某一思想體係作為自己的統治綱領,更多程度上它是中國封建王朝統治的延續。中國共產黨有幸以馬克思主義這一當今世界最偉大最科學的理論體係為指導思想,並把實現共產主義訃為自己的理想,這無疑成為共產黨員為之奮鬥終生的最偉大的理想和目標,盡管在當時很多共產黨員的意識裏,共產主義更帶有類似“桃花園”式的“烏托邦”色彩,但正是這種奇特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作用,才使落後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中國人民,相信並為實現她而甘願犧牲自己。

在重走長征路後,才會產生這樣的想法,才會找到為什麼那些忠誠於革命事業的純樸的紅軍戰士能夠做出如此驚天動地的偉大事業,你才會真正明白是什麼創造了這些英雄。紅軍每到一處,人民群眾都像迎接親人一樣,拿出自己僅有的糧食、衣物,紅軍戰士也像親人一樣對待老百姓。在紅軍到達甘肅會寧前,老百姓由於不了解紅軍,一開始都躲了起來,後來他們發現紅軍確實是一支窮人的隊伍,他們自己缺衣少穿,卻把打土豪的所得大部分給了窮人,他們為了不驚擾百姓,都露宿在外,用了或吃了老百姓的東西一律留下銀元。特別是有一天,幾個紅軍戰士正在會寧街上貼標語,突然敵機來轟炸,刷標語的戰士趕緊喊“鄉親們,快躲起來,敵人要扔炸彈了”,人們紛紛躲開,可有個孩子仍然在街上玩耍,一個戰士奮不顧身衝過去,急忙把孩子抱起,剛跑到街邊,一顆炸彈就落在當街,那個戰士用身體護住了孩子,自己卻倒在血泊之中。這個孩子叫魏煜,當時隻炸掉了兩個手指頭,魏煜一家世代記著紅軍戰士的恩情,嘶長大後,他的父親送他當紅軍,因為獨生子和有殘疾,部隊沒有收留,他後來有三個兒子。分別取名“繼征、續征、長征”,希望後輩兒孫永遠繼承紅軍的長征精神,完成他們未竟的事業。類似這樣的事情,長征一路我們聽到了很多,也看到很多老百姓為他們樹起的豐碑,這是永恒的紀念。我一直在想,如果說紅軍戰士忠誠於革命事業,那是因為他的背後有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在看著他,他忠誠與否,是代表了一個家庭、一個家族的榮譽;那是因為他忠誠的事業也是他的親人們忠誠的事業,他必須用鮮血和生命來保衛它;那是因為如果他犧牲了,會有更多的像自己一樣的親人繼承他的事業,並因此永遠紀念他。這是一種多麼純樸、多麼崇高、多麼率直的忠誠啊!

重走長征路結束了,但每當我走在寬廣的大街上,總不由得想起那崎嶇的山路;每當我領著孩子徜徉在公園花徑時,總不由得想起在老區看到的現在仍在失學的兒童;每當我被大商場的喧囂搞得頭昏腦漲時,總不由得想起今天那些紅軍長征戰場的寂靜。不管怎麼說,重走長征的這份經曆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有時即使你不去想,也許有人突然問道:“喂!長征幹部,當年紅軍走過的那個地方,現在怎麼樣了?我們開會路過,值不值得停下來去看一看?”答:“其實,用今天的標準看,當年紅軍走過的地方都是自然保護區,人跡罕見,沒有道路,所以國民黨才追不上。如果你要去,那就趕快,再過幾年恐怕就要變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