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彭江濤生命感悟緣起——感知身體信息,汲取自然能量(3 / 3)

舉一個例子。人進入那種狀態的時候經常會有一些莫名其妙的感覺,比如在靜態過程中看到事物,或者是景象或者是一個人物,並且有聲音。那麼這些東西有它正確的一麵,我們叫心理暗示也好,叫心理的幾種反饋也好。但也有很多東西是反向的,就叫非正確性。但很多人往往一股腦兒地全部接收了,把好的接收了,不好的也接收了。就像我們吃飯一樣,把有益於身體的吃掉了,把不益於身體的也吃掉了。那麼我們身體就會形成兩種東西:一種有益的叫營養,另一種叫毒素。

所以,人這個東西就像我們練功一樣,你一開始就吸收兩樣東西:有營養的東西和有毒的東西。那麼有營養的東西就被我們吸收和消化,但也會產生一些廢物——排泄物。非有毒的東西和有毒的東西在我們的身體中相抗衡,也可能變成新的有用的東西。也就是說,一些有毒的東西通過身體的鍛煉,也可能把它變成有益的東西。這相當於什麼呢?相當於我們道家服丹藥,丹藥裏有水銀或一些其他的含化學物質的東西。那麼如果你不會使用正確的方法,吃了以後就會中毒;但如果你用了好的方法,它跟身體機理裏的毒素相抗衡的時候,就會產生新的毒能量,就會侵襲你其他不敏感的地方,甚至是你血管裏那些不可能撼動的東西。這種東西我們叫什麼呢?叫浮丹。道家常說內丹法和外丹法。這種東西會直接導致人身體裏的一些劇變,因為你吃的東西產生新能量。那麼我們把這種東西在醫藥上叫以毒攻毒,在氣功上叫以外養內。一種新能量來觸動那些症狀。但我這個練功沒有接觸到內丹也沒有接觸到外丹,而是無形中去進行自然交換。因為自然中存在著天然的東西,我們姑且稱之為天然能量,這種能量是大把存在的。比如說,氧氣、陽光,是我們人體和動物都需要的。但是我們唯一和動物、植物不一樣的,我們原先置換的空間很小,就是眼耳鼻舌身意。但是如果你的身體通過練功之後就會全方位地打開,到每一個毛細血管都可以得到能量交換的時候,就會很了不得。就像樹一樣,你交換的空間大了,交換的力量就大了。所以我們發現樹的壽命是遠遠高於人的,千年古樹很多見,而千年的人則沒有。

第二個我們發現,凡是跟自然界充分交換的動物,它們所吸收到的恰恰不是我們說的食物,而是俗稱的一股氣。那麼這股氣我們姑且稱之為信息和能量。這種氣我們認為無外乎是由兩種物質產生:一種叫陽氣,一種叫陰氣。陽氣最早來源是太陽,因為太陽給了我們大量的熱量和熱能;那麼陰氣主要來自於大地,包括月亮。因為大地在吸收完太陽能以後,在地上進行存儲,反而從地麵上爆發出來。很多樹從地下去吸取營養,這部分營養我們姑且稱之為陰性的營養。屬於包括動物吃的草啊,樹啊,包括苔蘚等,這類植物都是陰性的。而這些陰性能量吃完以後,它們會產生陰性能量。所以為什麼說人要少吃肉,因為肉食動物,比如牛羊啊都是吃草的,都是陰性能量的。比如我們吃魚,魚是海洋生物,由於光合作用強,所以魚的能量肯定比肉食動物好。我們說兩條腿的比四條腿的好,沒腿的比兩條腿的好,理論就相匹配了。

人為什麼要吃穀物呢?因為穀物不光有地下的陰性能量,還有地上的陽性能量,因為它吸收陽光,所以伏羲氏發明種農作物,而農作物恰恰是人所需的。我們人吃五穀,得到的是什麼呢?實際上得到的就是氣,陰氣和陽氣。人所謂這些肉的補充,就是當我們人意識到五穀不夠的時候,或者先天沒有五穀的時候,我們通過獵殺動物來獲得能量。然後我們發現,人隻吃肉不吃五穀的時候壽命是很短的。當有了五穀以後,包括用火了以後,人的生命開始延緩。很符合我們能量場的概念。但是我們發現能量大且消耗多、愛運動的動物多為食草動物,反之為食肉動物。

所以能力和吃的層次有關。神話劇裏總表現凡人吃食物,仙人服“氣”,同此理。

彭江濤一邊談,我一邊體會他在談古說今中想要表達的生命意義。

他說:“我今天要聊的並不是我們吃什麼好、吃什麼不好。我要證明的是我們今天之所以能夠產生人生感悟,恰恰是因為我們發現了真正意義上的東西:就是關愛自然!而關愛自然實際上是一種自然能量的轉換。我們舉一個例子。當你走在一條林蔭小道上的時候,和走在一條柏油馬路上的時候,你的感覺會是一樣的嗎?”

我說:“肯定不一樣。林蔭小道感覺多美啊!”

“那是林蔭道路,好柏油馬路不好嗎?”

我笑著說:“當然不是。柏油馬路比林蔭道走起來更舒服,馬路也更寬大。”

彭江濤也笑了。他笑起來真有點佛相,這是我很多次的感覺了。他說:“是啊。林蔭小道很窄,而且還可能很崎嶇。那麼為什麼我們會更喜歡走林蔭小道呢?是因為當我們走在林蔭道上,當我們放慢了腳步時,我們可以充分地和自然進行交換。而我們走在柏油馬路上,我們的速度是加快了。我們開車肯定能夠開到時速80公裏甚至100公裏,但是我們交換的時間沒有了。”

“所以今天的人,生活速度都提升了,幾十層樓可以坐電梯,遠隔萬裏可以打電話,每一件事情都可以用快速的方法去解決,但同時我們會發現我們缺少的是慢動作。這個慢動作就是能量轉換。而過去的人是有大量時間來做能量轉換的。所以我們說人要晝出夜宿,不要熬夜,睡覺就是在進行能量轉換。我說句很科學的話,人原先居住的環境是什麼呢?是屋。房屋的概念就是充分地和地麵相接觸。屋取之於木,造之於地上。而我們現在樓房越來越多,離地越來越遠,而且都是水泥做成的,不是木頭做的。人和人之間越來越冷淡,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我們周圍沒有木,沒有木這種溫馨的東西。我們再舉一個例子。北京人很多都住在四合院裏,住在這種雜居的大雜院裏,雖然它雜居,但是我們發現它和諧。那麼原因是什麼呢?就是我說的氣場能量。所以我們今天農村還保留著這種狀態,因為村落的存在,就是有木有土的地方。”

我說:“您講這麼多關於對自然的感悟,其實就是要表達人與自然應該天人相應,才能形成自然與人的能量交換,對嗎?”

彭江濤說:“是的。我講過因為我幼年練武,大學又練氣功,所以我對自然有著天然的親和力。而同時因為這些經曆最重要的體驗就是人體和自然是否融合,所以我對自己的身體感覺有著非常敏銳的直覺,繼而培養出對自己,對別人,對事物的一種相對準確的直覺、判斷力和預測力。而在修心過程中,覺知是最為重要的。也就是說,人培養自己順應自然的直覺和覺知是最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