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生命信息緣起“根性”(3 / 3)

這個“觀”是一個很偉大的字。所以中國有一個我們老百姓敬愛的菩薩叫觀世音菩薩。你看這個聲音應該是聽啊,那麼它用了一個“觀”字,“觀”世界上的音。很多人覺得這個詞是一個語法上的錯誤,音怎麼能“觀”呢?應該是聽啊,是聞啊,是不是?而恰恰用了一個“觀”字,說明什麼呢?說明對信息的讀解。所以觀世音菩薩“觀”的是什麼聲啊,“觀”的是我們的心聲。

所以我們說宇宙的發展,要用到“觀”的狀態,佛教用“中觀”,“中觀”在大乘佛教裏麵是一種很獨特的理論,它是建立在“破”的理論基礎上的。

當然我今天講這麼多,可能有點跑偏。還有一句話要說的是:如果我們不了解自己的“根”的時候,是很容易犯錯誤的。

作者:其實沒跑偏,我受益很多。這個世界之所以變成這樣,人變得正常也好,不正常也好,扭曲也好,都是和生命信息的讀取和表達有關。

彭江濤:這句話我們又說到根上。其實有些字我一直不願意用,但是現在大家都愛用,就是“修”。其實人“修”什麼?“修”很容易修成神通,這在佛學裏麵是很忌諱的。但是我們今天社會人去修持的一些東西,往往追求的是神通,是排他異,就是使自己更加與眾不同。但實際上,我們每個人是相同的。相同的就是佛家說的眾生皆有佛性。不同,源於我們的種子,我們的每個種子絕對是不同的,每個人的“根基”是不一樣的。所以我還是那句話,一個人,不管他幹什麼,或者他成為什麼,都是由他的“根基”所定。一塊玉可以雕成玉牌,一塊金可以雕成金碑。

作者:那你這樣不就違背了老祖宗說的“人之初,性本善”了嗎?那你說惡,人生下來就惡?

彭江濤:不是說人生下來就是惡,是因為他帶有一些負麵的信息和理念在他的身體裏麵,比如說複仇。有很多人生下來就帶有複仇的信息。

作者:這個我能接受。我采訪趙寶祥老師時他講到胎教。為什麼有些孩子生下來性格就比較怪異,這和他在胎兒的時候父母傳遞的負麵信息有很大關係,是一種負麵的胎教。媽媽有仇恨的情緒,比如夫妻在懷孕時鬧離婚,母親不想要這個孩子等,來自父母的不良信息。

彭江濤:在佛教裏麵叫因果,種什麼樣的因就得什麼樣的果。

作者:就是說你父母的因和果在你胎兒的時候通過父母的信息已經傳給你了。

彭江濤:但是這部分東西不是不可變的,如果不可變就成宿命論了。就好比說,既然這樣,那我們生下來還能幹什麼呀?胎兒裏麵帶著你是偉人的信息那你就等著當偉人得了。在胎裏你是個企業家,是個美女那就等著吧。這個就成為宿命論了。我要表達的是我們要了解人有的先天遺傳基因部分對人後天的影響,就像我們身體生下來遺傳基因可能帶有腫瘤疾病,可能帶有近視眼的遺傳,可能帶有高血糖的基因,這個不由你的意誌為轉移,我不想得糖尿病,我不想近視眼就可以不得,因為你的基因裏麵有這個生命信息。就像我們人一樣,來的時候就有劣根性。那怎麼辦?就像我們不會因為血糖高,我們有了近視眼的基因,我們就得死啊。在後天的時候我們可以做手術,把我們的近視眼矯正了;我們可以吃藥把我們的血糖降低了。那麼這是什麼?就是後天的修正。

這個修不是修為的修,是修正的修。就是我們不跑偏、不遠離我們內心中的“道德”二字。這個修是在於此而不是產生新的東西。我們人很多時候都有錯覺,老要產生新的東西。說我來這輩子我就要比別人高,我要修成一個新的東西。其實你能夠把過去的東西保持好,修正好,就已經成功了。

相當於什麼呢?

我說,我要給我們家創造輝煌。先別說創造輝煌,先說一說能不能原汁原味地把你家的東西繼承下來。這就已經很難了!就像說,我們今天能夠把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繼承下來,就已經很困難了,何況還需要發揚光大。

因此需要在繼承的基礎上方可發揚光大。做人我們先把道德秉持好以後,你再做後麵的心靈的提升。如果一個人道德基礎不好,怎麼做心靈上的提升呢?咱們舉一個例子,說這個人男盜女娼,腦子裏麵充滿了男歡女愛。當他入境的時候,他又如何能擺脫這種思想的困擾呢?所以用毛主席的話說,就是要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

作者:那道德是先天帶來的還是後天養成的?

彭江濤:道德是後天養成的。但是有些人先天具有天然的道德優勢。這叫什麼呢?這叫慧根潛在。

作者:咱們都是在社會主義紅旗下長大的,小學、中學、大學,一樣的教材,一樣的學習,老師盡管有差異,講的東西都不敢違背要求的。那為什麼同樣的一個班就有好學生和差學生呢?有道德高的和道德低的呢?

彭江濤:我和你講過靈性的東西和你的外表是沒有任何關係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家庭,就像有的人開奔馳,有的人開奧拓一樣;有的人出身農民,有的人出身於富裕家庭。這個家庭是車。你的司機雖然不同,但是他們使用的駕駛本都是經過統一要求的。就是說一個人首先要按照道德標準,也就是我說的駕駛本,是要考試的。你要是違背道德是要罰分的,甚至要被吊銷執照的。現實生活中,你的車非常優良,司機很有水平,但是如果你違反了交通規則,就不會因為你的車好,司機漂亮有本事就不罰你的分。道德是另外一個體係,所以我們要尊重道德。

作者:剛才的問題還沒有回答我,就是同樣的教材同樣的課程,相信背景差異也不會太大,為什麼會出來不同道德的人?到底在哪個環節出了錯誤?

彭江濤:這又要回到“根性”了!在他的基因信息和出生前的生命信息裏已經進行了道德的積累。在他以往的靈性的氣質上,已經對優質的道德資源或者說優質的信息資源進行了存累。就像我們的筆記本一樣,他的筆記本的配置是非常高的,就意味著他以後的速度是快的,而這個配置是先天就帶來的。

作者:就是說人已經從先天的人體信息裏帶來了積累的道德的和道德不夠的東西?

彭江濤:如果我們不把這些東西談出來,那我們就無法解釋後麵那些東西。所以人一定是先天的、與生俱來的東西。

作者:這裏麵延伸出別人跟我講的一些東西。同樣是父母生的孩子,有的孩子很好,有的孩子很不好,他就稱之為有的是討債的有的是來還債的。同樣的父母對自己的孩子能夠有多大的教育區別?

彭江濤:所以他是討債也好是還債也好,都是先天的、與生俱來不可更改的。但是後天我們可以通過努力,把一個壞孩子變成一個好孩子;也可以通過我們的錯誤引導,把一個好孩子變成一個壞孩子。這是什麼?就是我們後天修正的過程。這就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後天信息對他有新的影響。如果他能借助後天的信息,當然是指非常良性的信息,就會好上加好,或者說是好上變好;如果他原本是好的信息,但是他進入了一個不好的圈子,就會由好變壞。孟母三遷就是典型案例。

作者:也就是說,所謂的修正大部分還是一種被動的修正,是被周圍人文環境和社會環境的修正。主動修正的就是靈性追求。

彭江濤:所以我們很多人都犯錯誤。說,哎呀,到了山裏麵,山清水秀,我頓覺神清氣爽,頓覺自己的心靈得到洗滌。所以仁者愛山也好,智者愛水也好,其實跟山水沒有關係。山還是那個山,水還是那個水,水有神氣也就是那個水,它一直都那樣。隻不過你置於其中的時候把它的信息放大了,然後和你的信息重疊以後,你產生了新的累加。憂鬱的人他在山裏他就會更加憂鬱、更加孤獨,對不對?所以人和人是不一樣。什麼意思呢?就是環境在一如既往地釋放它的信息的時候,隻不過是被讀取方怎麼去讀取它。